• 以身殉国的意思 以身殉国的读音和出处

    • shēng
    • xùn
    • guó
    成语名称:
    以身殉国
    成语拼音:
    [yǐ shēng xùn guó]
    成语解释:
    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沈约《宋书 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成语例句:
    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朱自清《论气节》)
    感情褒贬:
    褒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指为国捐躯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以身殉國
    英文翻译:
    died for the country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以身殉国”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人物品质的成语 忠贞的成语 Y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忠于 国家 献出 生命
    更多含义:
    “以身殉国”特指为保卫国家而献出生命,强调牺牲的主动性及爱国情怀,如文天祥抗元就义,其他类似词语侧重点不同。“精忠报国”突出忠诚奉献,未必牺牲生命,如岳飞抗金事迹。“为国捐躯”与“以身殉国”含义最近,但更侧重客观描述死亡结果,情感色彩稍弱。“杀身成仁”源自《论语》,强调为正义或信仰牺牲,范畴不限于国家,如革命者就义。“舍生取义”出自《孟子》,侧重为道义舍弃生命,如文天祥舍生取义,与国家存亡关联较弱。“马革裹尸”专指军人战死沙场,凸显职业使命,如霍去病征战匈奴。“肝脑涂地”强调竭尽忠诚,未必涉及生命代价,如臣子效忠君主。各词语均含奉献精神,但“以身殉国”的国族情怀与主动牺牲特质最为鲜明。

    “以身殉国”的单字解释

    】: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1.为了追求某种理想或维护某种事物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以身殉国。2.殉葬。
    】: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以身殉国”的反义词

    “以身殉国”的近义词

    “以身殉国”的相关成语

    “以身殉国”的关联成语

    “以身殉国”造句

    吾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为吾华。

    与其这样苟延残喘的活着还不与轰轰烈烈的以身殉国

    “疾风知劲草”,文天祥面对强敌,威武不屈,最终以身殉国,充分显示了英雄本色。

    其改过从善与以身殉国,为后人称颂。

    胡景翼赞同地拍了一下桌子,前边围攻西安失败,义安以身殉国,我们都是吃了这个大亏。

    城破之日,卫国公主叶蓁以身殉国,依靠鲛珠死而复生。

    虽然他宁死不降,以身殉国,却被清政府当成了甲午战争的替罪羊,棺柩加三道铜箍捆锁,以示待罪,运回老家后不得下葬。

    云中百姓生灵涂炭,程老将军力战身亡,以身殉国

    屈原不随俗而毅然沉江,以身殉国,生命之光与日月争辉,长与短,因之失去意义。

    曾经听一个90后这样评价在钓鱼城归降后仍以身殉国的几十位守将,一说是愚忠,二说毫无价值。

    * 以身殉国的意思 以身殉国的成语解释 以身殉国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