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口 yànkǒu
[hunger ghosts spitting fire] 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和尚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
一种佛教修行仪式。焰口本是一饿鬼名,源于唐代翻译的密教典籍。据说一次夜里,阿难正在修行时看到口吐火焰的饿鬼焰口,为免自己堕入饿鬼道,及使诸饿鬼解除痛苦,向佛陀请示。佛陀说出此种施食的方法。后人称向饿鬼施食的仪式为「焰口」。有关焰口的仪式,由于传承不一,相互径庭。
也称为「放焰口」、「施食」。
陪同他们的还有从前的焰口鬼王,现在的古大光人。
而那焰口鬼也在吐出火球的瞬间,迅速举起手伸出一指,遥遥对准了残的心脏,射出一股一指粗细长短的血色火焰。
放焰口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文化大*命前,文化大*命荡尽一切污泥浊水,放焰口自然不能幸免。
流氓兔把他的流氓品性发挥到了极致,标准的放完焰口就不要和尚了,他哈哈狂笑,领着一群手下就往谷中冲去。
七昼夜诵经礼忏,斋天,放焰口施食等。
你们给我记住了,你们的枪支声音很大,焰口很亮,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可以开枪,听到了没有?
这是枪口射击时产生的焰口,在黑夜里显得格外醒目。
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民间的孟兰盆会除设斋供僧外,还加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当年,超度孤魂野鬼的一种重要风俗是“放河灯”,还有“放焰口”,据说都是作为对孤魂野鬼的超度和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