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骨露野的意思 白骨露野的读音和出处

    • bái
    成语名称:
    白骨露野
    成语拼音:
    [bái gǔ lù yě]
    成语解释: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指死人多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白骨露野
    英文翻译:
    White bon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白骨露野”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战争的成语 B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暴露 死人 白骨 形容 战争 灾难 造成 悲惨 景象
    更多含义:
    “白骨露野”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特指战争或灾难后尸骨暴露于野外的惨状,侧重描绘死亡景象的直观与残酷,与类似成语存在细微差别。“饿殍遍野”强调饥荒导致的尸体遍布,突出饥饿致死的群体性灾难。“生灵涂炭”侧重人民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弱化具体死亡场景,强调生存环境的恶化。“尸横遍野”与“白骨露野”都描绘尸体众多的惨状,但前者突出尸体数量多且杂乱,后者隐含尸骨风化后的时间感,更具苍凉意味。“十室九空”强调人口锐减的后果,与“白骨露野”形成因果关系,但不着重刻画尸体本身。这些词语在死亡原因、场景细节及情感色彩上各有侧重。

    “白骨露野”的单字解释

    】: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lù]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露天。露宿。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露。果子露。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露。5.显现出来:揭露。脸上露出了笑容。[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1.野外:旷野。野地。野火。野战。2.界限:视野。分野。3.指不当政的地位(跟“朝”相对):下野。在野。4.属性词。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家”相对):野兽。野兔。野菜。野花。野草。5.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野蛮。粗野。撒野。这人说话太野。6.不受约束:野性。放了几天假,心都玩野了。7.姓。

    “白骨露野”的近义词

    “白骨露野”的相关成语

    “白骨露野”的关联成语

    “白骨露野”造句

    白骨露野,枯井颓巢,断壁残垣,疮痍满目。

    仙器现世,往往争夺者众,杀人盈城,白骨露野

    即一场灾难,大兵如市,人死如林,白骨露野,血流漂杵,每次都要形成“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整个天下,出现白骨露野,易子相食,十室九空的惨象……

    她就像一个会移动的核放射体,不断地污染环境、涂炭生灵,所过之处白骨露野,千里无鸣。

    若非父王未雨绸缪,早作准备,若非赵福舍生忘死,拼力保全,若非孟姥姥、费阿公路见不平,拔刀相救,只怕臣王和雯雯早已白骨露野,墓木拱矣。

    孽国建元101年,庙堂之高,奸佞当道,朝野上下,党同伐异,贪腐成风;地方上,军阀割据,混战连年,乃致于生灵涂炭,白骨露野

    * 白骨露野的意思 白骨露野的成语解释 白骨露野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