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餉的读音 練餉的意思

    练饷 练饷是明末为筹措军饷而加派的赋银。又指为镇压农民起义练兵用的军饷。崇祯十二年 (公元1639年) 明政府为抵御后金入侵和镇压农民起义,准备抽练边兵(正规军) 和加练乡兵,饷银因此增加。当时除续征剿饷外,复征练饷。《明史·杨嗣昌传》: “初嗣昌增剿饷,期一年而止。后饷尽而贼未平,诏彻其半。至是督饷侍郎张伯鲸请全征,帝虑失信。嗣昌口: 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百亩增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大学士薛国观等皆赞之,于是剿饷外,复征练饷七百三十万。”然而练饷扰民太甚,《明史·左懋第传》: “臣有事河干一载,每进父老问疾苦,皆言练饷之害。”崇祯不得已旋罢之。
    • liàn
    • xiǎng

    “練餉”的读音

    拼音读音
    [liàn xiǎng]
    汉字注音:
    ㄌㄧㄢˋ ㄒㄧㄤˇ
    简繁字形:
    练饷
    是否常用:

    “練餉”的意思

    基本解释

    1.明末为练兵所需军饷而征收的一种苛税。崇祯十二年下令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于是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与辽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饷"。见《明史.食货志二》。 2.清代练兵的军需费用。

    网络解释

    练饷

    练饷是明末为筹措军饷而加派的赋银。又指为镇压农民起义练兵用的军饷。崇祯十二年 (公元1639年) 明政府为抵御后金入侵和镇压农民起义,准备抽练边兵(正规军) 和加练乡兵,饷银因此增加。当时除续征剿饷外,复征练饷。《明史·杨嗣昌传》: “初嗣昌增剿饷,期一年而止。后饷尽而贼未平,诏彻其半。至是督饷侍郎张伯鲸请全征,帝虑失信。嗣昌口: 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百亩增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大学士薛国观等皆赞之,于是剿饷外,复征练饷七百三十万。”然而练饷扰民太甚,《明史·左懋第传》: “臣有事河干一载,每进父老问疾苦,皆言练饷之害。”崇祯不得已旋罢之。

    “練餉”的单字解释

    :同“”。
    :同“”。

    “練餉”的相关词语

    * 練餉的读音是:liàn xiǎng,練餉的意思:练饷 练饷是明末为筹措军饷而加派的赋银。又指为镇压农民起义练兵用的军饷。崇祯十二年 (公元1639年) 明政府为抵御后金入侵和镇压农民起义,准备抽练边兵(正规军) 和加练乡兵,饷银因此增加。当时除续征剿饷外,复征练饷。《明史·杨嗣昌传》: “初嗣昌增剿饷,期一年而止。后饷尽而贼未平,诏彻其半。至是督饷侍郎张伯鲸请全征,帝虑失信。嗣昌口: 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百亩增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大学士薛国观等皆赞之,于是剿饷外,复征练饷七百三十万。”然而练饷扰民太甚,《明史·左懋第传》: “臣有事河干一载,每进父老问疾苦,皆言练饷之害。”崇祯不得已旋罢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