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缣帛的读音 缣帛的意思

    缣帛 中国古代以丝织品为记录知识载体的。一般称为帛书,也有人称为缯书;因其色白,故又称之为素书。缣帛文献约起源于春秋时代,盛行于两汉, 与简牍以及其后的书写载体并存了很长一段时期。缣帛柔软轻便,幅面宽广,宜于画图,这些都是简牍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其价昂贵,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经书写,不便更改,一般只用为定本,所以缣帛始终未能取代简牍作为记录知识的主要载体。古代文献中有关帛书的记载,也大都是与皇家、贵族藏书有关的。到晋代纸普遍使用后,缣帛虽仍在使用, 但基本上是作为某些文书以及书法、 绘画的写绘材料。
    • jiān

    “缣帛”的读音

    拼音读音
    [jiān bó]
    汉字注音:
    ㄐㄧㄢ ㄅㄛˊ
    简繁字形:
    縑帛
    是否常用:

    “缣帛”的意思

    基本解释

    绢类的丝织物。古代多用作赏赐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作书写用。

    辞典解释

    缣帛  jiān bó  ㄐㄧㄢ ㄅㄛˊ  

    质地细薄的丝织品。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一切税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缣帛皆输长安。」
    《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耗费缣帛,空竭府藏。」

    网络解释

    缣帛

    中国古代以丝织品为记录知识载体的。一般称为帛书,也有人称为缯书;因其色白,故又称之为素书。缣帛文献约起源于春秋时代,盛行于两汉, 与简牍以及其后的书写载体并存了很长一段时期。缣帛柔软轻便,幅面宽广,宜于画图,这些都是简牍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其价昂贵,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经书写,不便更改,一般只用为定本,所以缣帛始终未能取代简牍作为记录知识的主要载体。古代文献中有关帛书的记载,也大都是与皇家、贵族藏书有关的。到晋代纸普遍使用后,缣帛虽仍在使用, 但基本上是作为某些文书以及书法、 绘画的写绘材料。

    “缣帛”的单字解释

    :细密的绢。
    :丝织物的总称:布帛。财帛。玉帛。

    “缣帛”的相关词语

    “缣帛”造句

    汉代文献中有多处提到用简牍缣帛写书,近代的考古发掘甘此作出了有力的证明。

    练甲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从结绳记事到刻契铸鼎,从甲骨金石撰文为录到简牍缣帛纸墨为凭,档案,作为人们记录生活的真实凭证,一路与人类文明同行。

    比赛中,计日程功、缣帛等生僻字难倒不少选手。

    说明东汉纸张已经达到可以代替缣帛和简牍书写的程度。

    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

    “帛书”是写在缣帛上的文字,又不是碑刻,怎么会有拓本?于是把它扫给收旧报纸的人了。

    高宗非常感动,赐他缣帛以示表彰。

    12米,以青绿山水技法绘于缣帛之上。

    刘秀在位曾多次驾临郭况家,并赏赐大量金钱缣帛

    * 缣帛的读音是:jiān bó,缣帛的意思:缣帛 中国古代以丝织品为记录知识载体的。一般称为帛书,也有人称为缯书;因其色白,故又称之为素书。缣帛文献约起源于春秋时代,盛行于两汉, 与简牍以及其后的书写载体并存了很长一段时期。缣帛柔软轻便,幅面宽广,宜于画图,这些都是简牍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其价昂贵,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经书写,不便更改,一般只用为定本,所以缣帛始终未能取代简牍作为记录知识的主要载体。古代文献中有关帛书的记载,也大都是与皇家、贵族藏书有关的。到晋代纸普遍使用后,缣帛虽仍在使用, 但基本上是作为某些文书以及书法、 绘画的写绘材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