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典解释
麓山寺碑 lù shān sì bēi ㄌㄨˋ ㄕㄢ ㄙˋ ㄅㄟ
唐代李邕撰文并书、黄仙鹤刻的碑文。唐开元十八年(西元730)立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行楷书,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六字,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字。字势豪逸,为李邕所书碑中之杰出者。
也称为「岳麓寺碑」。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寺】:1.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太常寺。2.佛教的庙宇:碧云寺。护国寺。3.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4.姓。
【碑】: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界碑。墓碑。里程碑。纪念碑。立了一块碑。
* 麓山寺碑的读音是:lù shān sì bēi,麓山寺碑的意思: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唐开元十八年 (730) 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传说为李邕生托名)勒石。原刻在古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右侧,明知府钱澍建亭护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