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征七辟的意思 三征七辟的读音和出处

    • sān
    • zhēng
    成语名称:
    三征七辟
    成语拼音:
    [sān zhēng qī bì]
    成语解释:
    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荐举。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
    成语出处:
    《晋书·王褒传》:“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三征七辟
    英文翻译:
    Three expeditions and seven renovation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三征七辟”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三的成语 七的成语 联合式成语 三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泛指 征召 荐举 朝廷 为官
    更多含义:
    “三征七辟”特指多次征召贤才入仕,强调朝廷或权贵反复邀请的诚意与礼遇,常见于史书对隐士的记载,如《晋书》多用此词描述征召过程。与之相比,“三顾茅庐”侧重君主亲自拜访贤士的谦卑姿态,故事性强,专指刘备请诸葛亮之事。“礼贤下士”泛指尊重人才的态度,不限于次数或形式,适用范围更广。“求贤若渴”强调急切寻求人才的心理,而“千金市骨”通过典故隐喻招揽人才的决心,两者皆不涉及具体征召次数。“三征七辟”因含具体数字,更突出反复邀请的行为特征,与其他词语形成细节差异。

    “三征七辟”的单字解释

    】: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长征。2.征讨:出征。南征北战。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应征入伍。4.征收:征税。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信而有征。有实物可征。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bì]1.君主:复辟。2.姓。3.排除:辟邪。4.同“”。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辟举(征召和荐举)。[pī][辟头](pītóu)同“劈头”。[pì]1.透彻:精辟。透辟。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辟谣。辟邪说。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三征七辟”的相关成语

    “三征七辟”的关联成语

    * 三征七辟的意思 三征七辟的成语解释 三征七辟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