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征字的成语 (45个)

    1

    暴敛横

    成语拼音:
    bào liǎn héng zhēng
    成语解释:
    指强捐税,搜刮人民财富。
    成语出处:
    清 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一经我设立领事,彼不免喧宾夺主之嫌,以碍其暴敛横之举,所以始必坚拒,继则宕延。”
    2

    不祥之

    成语拼音:
    bù xiáng zhī zhēng
    成语解释:
    兆。指不好的预兆
    成语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恒水上流有一国,国王小夫人生肉胎,大夫人妒之,言:‘汝之生,不祥之。’即盛以木函,掷恒水中。”
    3

    调度

    成语拼音:
    diào dù zhēng qiú
    成语解释:
    调度:敛赋税;求:敛需索。指敛赋税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帝纪》:“其令大司农绝今岁调度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勿复收责。”
    4

    东讨西

    成语拼音:
    dōng tǎo xī zhēng
    成语解释:
    同“东西讨”。
    成语出处:
    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学剑,卯岁论兵,以身许国,东讨西。”
    5

    西讨

    成语拼音:
    dōng zhēng xī tǎo
    成语解释:
    指四处出战伐。
    成语出处:
    唐 杨炯《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至如出车授钺,东西讨,孤虚向背。”
    6

    西怨

    成语拼音:
    dōng zhēng xī yuàn
    成语解释: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西夷怨,南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成语出处:
    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西夷怨,南北狄怨。”
    7

    惯战能

    成语拼音:
    guàn zhàn néng zhēng
    成语解释:
    讨。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善于作战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手里横着一柄金蘸斧,坐下李都监那匹惯战能雪白马。”
    8

    暴赋

    成语拼音:
    héng zhēng bào fù
    成语解释:
    (横今读héng)滥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成语出处:
    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固合抚绥黎庶,上副天心,蠲减徭,内荣乡里。而乃横暴赋,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丰私室。”
    9

    暴敛

    成语拼音:
    héng zhēng bào liǎn
    成语解释:
    横:蛮横;发;税;敛:搜刮。强横残暴地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名目是规划钱粮,措置财赋,其实是横暴敛,剥削脂膏。”
    10

    苛敛

    成语拼音:
    hèng zhēng kē liǎn
    成语解释:
    指滥收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成语出处:
    黎元洪《布告山东人民文》:“犹恐不足制吾族死命也,于是横苛敛,供其饕餮。”
    11

    苛役

    成语拼音:
    héng zhēng kē yì
    成语解释:
    (横今读héng)谓滥收捐税,徭役严酷。
    成语出处: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四节:“夫以始皇、二世之横苛役,淫刑以逞,以汉高较之,仁暴自相天壤。”
    12

    急敛暴

    成语拼音:
    jí liǎn bào zhēng
    成语解释:
    严急而苛猛的赋税。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求考课。”
    13

    酒食

    成语拼音:
    jiǔ shí zhēng zhú
    成语解释:
    :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
    成语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14

    恶战

    成语拼音:
    kǔ zhēng è zhàn
    成语解释:
    艰苦的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某姓秦名琼自叔宝,立唐以来,苦恶战,累建功勋。”
    15

    北伐

    成语拼音:
    nán zhēng běi fá
    成语解释:
    亦作“南北讨”。亦作“南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16

    北剿

    成语拼音:
    nán zhēng běi jiǎo
    成语解释:
    伐;剿:剿。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成语出处:
    鲁迅《王化》:“南北剿,决不偷懒。”
    17

    北讨

    成语拼音:
    nán zhēng běi tǎo
    成语解释:
    见“南北伐”。
    成语出处: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
    18

    北战

    成语拼音:
    nán zhēng běi zhàn
    成语解释:
    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19

    北战,东荡西杀

    成语拼音:
    nán zhēng běi zhàn,dōng dàng xī shā
    成语解释:
    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成语出处:
    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20

    惯战

    成语拼音:
    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成语解释: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成语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法聪早当此际,遥遥地望见,果是会相持,能惯战,不慌不紧不忙,果手疾眼辨。”
    * 征的成语,带征字的成语,包含征字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