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征西怨的意思 东征西怨的读音和出处

    • dōng
    • zhēng
    • 西
    • yuàn
    成语名称:
    东征西怨
    成语拼音:
    [dōng zhēng xī yuàn]
    成语解释: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成语出处:
    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成语例句:
    古先哲王,东征西怨。顾予不德,重以劳人。★唐·陆贽《重优复兴元府及洋凤州百姓等诏》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東征西怨
    英文翻译:
    To seek resentment from the East and the West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东征西怨”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D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声色 懋赏 东征 一方 征伐 人民 埋怨 解救 后因 帝王 仁义之师 为民除害 深受 百姓 拥戴
    更多含义:
    “东征西怨”出自《尚书》,原指商汤东征时西方百姓埋怨他不先解救自己,后比喻仁义之师受百姓拥戴,侧重民心向背,强调行动符合道义却引发不同群体的心理落差。与之相比,“南征北战”单纯描述四处征战、经历丰富,不涉及情感倾向,“东讨西伐”则强调武力扩张,含贬义,与“东征西怨”的正义性相反。类似词语如“怨声载道”仅表达普遍不满,缺乏“东征西怨”中因正义行动而产生的矛盾性,“南辕北辙”侧重方向错误,与“东征西怨”的民心基础无关,“众望所归”虽也强调支持,但缺少“东征西怨”中因未及时满足需求而产生的抱怨情绪。这些词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色彩、行为性质及语境侧重上。

    “东征西怨”的单字解释

    】: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长征。2.征讨:出征。南征北战。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应征入伍。4.征收:征税。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信而有征。有实物可征。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1.怨恨:抱怨。结怨。2.责怪:任劳任怨。事情没办好只能怨我自己。

    “东征西怨”的相关成语

    “东征西怨”的关联成语

    * 东征西怨的意思 东征西怨的成语解释 东征西怨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