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成语 (764个)

    181

    管窥筐举

    成语拼音:
    guǎn kuī kuāng jǔ
    成语解释:
    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蜀志 郤正传》:“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
    182

    甘冒虎口

    成语拼音:
    gān mào hǔ kǒu
    成语解释:
    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成语出处:
    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183

    恭默守静

    成语拼音:
    gōng mò shǒu jìng
    成语解释: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成语出处:
    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184

    顾名思义

    成语拼音:
    gù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
    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185

    官轻势微

    成语拼音:
    guān qīng shì wēi
    成语解释:
    官位不够重要,势力也很小。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八十二回:“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正位,则陛下一阶耳。”
    186

    改曲易调

    成语拼音:
    gǎi qǔ yì diào
    成语解释:
    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
    成语出处:
    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187

    骨肉至亲

    成语拼音:
    gǔ ròu zhì qīn
    成语解释:
    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成语出处:
    志·魏书·鲜卑传》:“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
    188

    鬼神不测

    成语拼音:
    guǐ shén bù cè
    成语解释:
    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49回:“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
    189

    各为其主

    成语拼音:
    gè wèi qí zhǔ
    成语解释:
    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魏志 关羽传》:“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190

    肝心若裂

    成语拼音:
    gān xīn ruò liè
    成语解释:
    比喻极痛心。
    成语出处:
    志·蜀书·诸葛亮传》:“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191

    观衅伺隙

    成语拼音:
    guān xìn sì xì
    成语解释:
    衅、隙:破绽、漏洞。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
    成语出处:
    志·吴书·陆逊传》:“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息进取小规,以蓄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
    192

    改弦易张

    成语拼音:
    gǎi xián yì zhāng
    成语解释:
    犹改弦更张。
    成语出处:
    志·吴志·孙休传论》:“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知己乎?”
    193

    画饼充饥

    成语拼音:
    huà bǐng chōng jī
    成语解释:
    画个饼子以解饥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魏志 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194

    缓兵之计

    成语拼音:
    huǎn bīng zhī jì
    成语解释:
    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99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195

    虎踞鲸吞

    成语拼音:
    hǔ jù jīng tūn
    成语解释:
    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四十九回:“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196

    含蓼问疾

    成语拼音:
    hán liǎo wèn jí
    成语解释: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蜀志 先主传》:“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197

    户枢不朽

    成语拼音:
    hù shū bù xiǔ
    成语解释:
    户枢:门的转轴;朽:腐烂,败坏。经常转动的门轴就不会朽坏。比喻经
    成语出处:
    志 吴普传》:“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有户枢不朽是也。”
    198

    祸生肘腋

    成语拼音:
    huò shēng zhǒu yè
    成语解释:
    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成语出处:
    志 蜀志 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199

    虎体熊腰

    成语拼音:
    hǔ tǐ xióng yāo
    成语解释: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200

    撼天震地

    成语拼音:
    hàn tiān zhèn dì
    成语解释:
    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
    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 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 三国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