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成语 (764个)

    141

    叠矩重规

    成语拼音:
    dié jǔ chóng guī
    成语解释:
    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成语出处:
    志 蜀书 郤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142

    当今无辈

    成语拼音:
    dāng jīn wú bèi
    成语解释:
    目前没人能比得上。辈,比。
    成语出处:
    志 吴志 张温传》:“[孙权]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
    143

    大计小用

    成语拼音:
    dà jì xiǎo yòng
    成语解释:
    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144

    斗量车载

    成语拼音:
    dǒu liáng chē zài
    成语解释: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成语出处:
    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145

    刀枪剑戟

    成语拼音:
    dāo qiāng jiàn jǐ
    成语解释: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146

    得失相半

    成语拼音:
    dé shī xiāng bàn
    成语解释: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
    成语出处:
    晋·陈寿《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147

    断头将军

    成语拼音:
    duàn tóu jiāng jūn
    成语解释:
    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蜀志 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148

    度外之人

    成语拼音:
    dù wài zhī rén
    成语解释: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成语出处:
    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149

    笃学好古

    成语拼音:
    dǔ xué hào gǔ
    成语解释: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成语出处:
    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150

    倒屣相迎

    成语拼音:
    dào xǐ xiāng yíng
    成语解释:
    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魏志 王粲传》:“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151

    等闲之辈

    成语拼音:
    děng xián zhī bèi
    成语解释:
    无足轻重的寻常人。等闲:寻常;一般。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152

    旦夕之危

    成语拼音:
    dàn xī zhī wěi
    成语解释:
    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成语出处:
    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153

    抵足而眠

    成语拼音:
    dǐ zú ér mián
    成语解释:
    脚与脚相触地同睡在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45回:“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154

    恩荣并济

    成语拼音:
    ēn róng bìng jì
    成语解释: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155

    恩怨分明

    成语拼音:
    ēn yuàn fēn míng
    成语解释: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156

    锋不可当

    成语拼音:
    fēng bù kě dāng
    成语解释:
    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
    成语出处:
    志·魏志·武帝纪》:“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锋不可当。”
    157

    反败为胜

    成语拼音:
    fǎn bài wéi shèng
    成语解释: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16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158

    法不徇情

    成语拼音:
    fǎ bù xùn qíng
    成语解释: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七十二回:“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159

    非池中物

    成语拼音:
    fēi chí zhōng wù
    成语解释:
    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成语出处:
    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160

    丰功懿德

    成语拼音:
    fēng gōng yì dé
    成语解释:
    同“丰功茂德”。
    成语出处:
    志·魏志·公孙度传》“诱呼鲜卑,侵扰北方”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自先帝初兴,爱暨陛下,荣渊累叶,丰功懿德,策名褒扬,辩著廊庙,胜衣举履,诵咏明文,以为口实。”
    * 三国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