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人的成语 (787个)

    701

    行之有效

    成语拼音:
    xíng zhī yǒu xiào
    成语解释:
    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成语出处:
    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702

    寻枝摘叶

    成语拼音:
    xún zhī zhāi yè
    成语解释:
    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成语出处: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703

    牙白口清

    成语拼音:
    yá bái kǒu qīng
    成语解释:
    比喻说话清楚。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急得无法。”
    704

    以暴易暴

    成语拼音:
    yǐ bào yì bào
    成语解释: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705

    亦步亦趋

    成语拼音:
    yì bù yì qū
    成语解释:
    亦:也;步:行走;趋:快走。原指学生紧紧追随老师;后来形容处处模仿或一味地追随他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706

    一成不变

    成语拼音:
    yī chéng bù biàn
    成语解释: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707

    一锤定音

    成语拼音:
    yī chuí dìng yīn
    成语解释:
    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成语出处:
    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
    708

    一差二错

    成语拼音:
    yī chà èr cuò
    成语解释: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
    709

    以此类推

    成语拼音:
    yǐ cǐ lèi tuī
    成语解释:
    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
    成语出处: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六:“宣和间,宗室围炉次,索炭,既至,诃斥左右云:‘炭色红,今黑,非是。’盖尝供熟火也。以此类推之,岂识世事艰难!”
    710

    阴差阳错

    成语拼音:
    yīn chā yáng cuò
    成语解释: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4回:“真是谈督的官运亨通,阴差阳错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扑灭了。”
    711

    一定不移

    成语拼音:
    yī dìng bù yí
    成语解释:
    见“一定不易”。
    成语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至于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712

    掩耳偷铃

    成语拼音:
    yǎn ěr tōu líng
    成语解释:
    同“掩耳盗钟”。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难道他掩耳偷铃,则待要见世生苗。”
    713

    用非所学

    成语拼音:
    yòng fēi suǒ xué
    成语解释:
    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成语出处:
    《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714

    移风易俗

    成语拼音:
    yí fēng yì sú
    成语解释:
    移、易:改变;俗:长期积累、沿袭下来的民俗习惯等的总和。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715

    一概而论

    成语拼音:
    yī gài ér lùn
    成语解释: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716

    欲盖弥彰

    成语拼音:
    yù gài mí zhāng
    成语解释:
    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要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717

    一举两得

    成语拼音:
    yī jǔ liǎng dé
    成语解释:
    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成语出处:
    《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718

    以狸饵鼠

    成语拼音:
    yǐ lǐ ěr shǔ
    成语解释:
    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必无成。
    成语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农战》:“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
    719

    以卵击石

    成语拼音:
    yǐ luǎn jī shí
    成语解释: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720

    以卵投石

    成语拼音:
    yǐ luǎn tóu shí
    成语解释:
    卵:蛋;拿着鸡蛋去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也作“以卵击石。”
    成语出处:
    先秦 墨翟《墨子 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 为人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