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品质的成语 (1109个)

    281

    寸草不留

    成语拼音:
    cùn cǎo bù liú
    成语解释:
    寸草:小草。①一根小草也不给留下。②亦比喻把斩尽杀绝或把各种东西破坏殆尽;什么也不留下。③比喻把头发剃得精光。④形容遭到天灾祸后破坏得十分严重的景象。
    成语出处:
    宋 楼钥《攻媿集 英老真赞》:“大地一变,直教寸草不留。”
    282

    察察为明

    成语拼音:
    chá chá wéi míng
    成语解释:
    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8回:“恰恰遇到了一位两江总督,最是察察为明的。”
    283

    晨炊星饭

    成语拼音:
    chén chuī xīng fàn
    成语解释:
    清晨烧早饭,入夜才吃晚饭。形容早出晚归,整日辛勤劳苦。
    成语出处:
    《旧唐书·张廷珪传》:“又役鬼不可,唯是营,通计工匠,率多贫窭,,朝驱暮役,劳筋苦骨,箪食瓢饮,晨炊星饭,饥渴所致,疾疹交集。”
    284

    操刀必割

    成语拼音:
    cāo dāo bì gē
    成语解释:
    操:持。手里拿着刀,一定要割。比喻办事必须及时。
    成语出处:
    《六韬 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将来。”
    285

    材大难用

    成语拼音:
    cái dà nán yòng
    成语解释:
    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成语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有大树,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286

    吃里扒外

    成语拼音:
    chī lǐ pá wài
    成语解释:
    比喻受这一方好处,却暗为另一方效劳
    成语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287

    吃里爬外

    成语拼音:
    chī lǐ pá wài
    成语解释:
    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成语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立此存照”(四)》:“凡一班吃里爬外,枪口向内的狼鼠之辈,读此亦当憬然而悟矣。”
    288

    超群出众

    成语拼音:
    chāo qún chū zhòng
    成语解释:
    指超出众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回:“女郎题句,也有超群出众的。”
    289

    锄强扶弱

    成语拼音:
    chú qiáng fú ruò
    成语解释:
    铲除强暴,扶助弱者。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肯做?”
    290

    超前绝后

    成语拼音:
    chāo qián jué hòu
    成语解释:
    谓超越前,以后也无一可相比。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绝后光前”李善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曰:“元功盛德,超前绝后。”《野叟曝言》六九回:“飞娘咋舌惊叹道:‘天下有这等奇烈女子,守节不变,犹所能,至宁死而不显,婆婆之失,则真可超前绝后矣。’
    成语出处: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绝后光前”李善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曰:“元功盛德,超前绝后。”
    291

    超群越辈

    成语拼音:
    chāo qún yuè bèi
    成语解释:
    超越众和同辈。唐·陈子昂《为将军程处弼谢放流表》:“臣山东孤子,朝无亲故。性识愚鲁,非有才能。陛下超群越辈,崇以荣宠。”
    成语出处:
    唐·陈子昂《为将军程处弼谢放流表》:“臣山东孤子,朝无亲故。性识愚鲁,非有才能。陛下超群越辈,崇以荣宠。”
    292

    成仁取义

    成语拼音:
    chéng rén qǔ yì
    成语解释:
    仁:仁爱;义:道义;正义。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93

    才疏德薄

    成语拼音:
    cái shū dé bó
    成语解释:
    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小生才疏学薄,敢劳大下降,真乃蓬荜生辉也。”
    294

    才疏志大

    成语拼音:
    cái shū zhì dà
    成语解释:
    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伯仁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295

    存心不良

    成语拼音:
    cún xīn bù liáng
    成语解释:
    存心:怀着某种心思或打算。指存着坏心眼。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他不服查账,非但是有弊病,一定是存心不良的了。
    296

    逞性妄为

    成语拼音:
    chéng xìng wàng wéi
    成语解释:
    由着性子胡来。也指坏任意干坏事。
    成语出处: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杨荫榆发表过一个‘须知学校犹家庭’的怪论。意思是说,学校好比封建大家庭,校长就是家长,有权逞性妄为。”
    297

    恻隐之心

    成语拼音:
    cè yǐn zhī xīn
    成语解释: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受不幸的表示同情。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298

    持正不阿

    成语拼音:
    chí zhèng bù ā
    成语解释: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成语出处: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299

    嗤之以鼻

    成语拼音:
    chī zhī yǐ bí
    成语解释: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成语出处: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300

    赤子之心

    成语拼音:
    chì zǐ zhī xīn
    成语解释:
    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的心地善良、纯洁。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大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人物品质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