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心理的成语 (888个)

    341

    大吃一惊

    成语拼音:
    dà chī yī jīng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吃惊。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342

    殚精竭力

    成语拼音:
    dān jīng jié lì
    成语解释:
    犹殚精毕力。
    成语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匠国工,殚精竭力不能恍惚。”
    343

    担惊受怕

    成语拼音:
    dān jīng shòu pà
    成语解释: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344

    杜口结舌

    成语拼音:
    dù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
    犹言杜口吞声。
    成语出处:
    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345

    抚今思昔

    成语拼音:
    fǔ jīn sī xī
    成语解释:
    见“抚今悼昔”。
    成语出处:
    秦牧《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抚今思昔,头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346

    福至

    成语拼音:
    fú zhì xīn líng
    成语解释:
    福气一来;也变得灵巧起来。多用来奉承得意时思想灵活;言行适宜;含有诙谐之意。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语有之:福至归灵,祸来神昧。”
    347

    割肚牵肠

    成语拼音:
    gē dù qiān cháng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
    348

    鬼使神差

    成语拼音:
    guǐ shǐ shén chāi
    成语解释:
    鬼神暗中支配着。比喻行动不由自主;事出意外。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也不是提鱼穿柳欢大,也不是鬼使神差。”
    349

    慌不择路

    成语拼音:
    huāng bù zé lù
    成语解释:
    势急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350

    火冒三丈

    成语拼音:
    huǒ mào sān zhàng
    成语解释: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成语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351

    豪情壮志

    成语拼音:
    háo qíng zhuàng zhì
    成语解释:
    豪迈的情怀;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
    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352

    局促不安

    成语拼音:
    jú cù bù ān
    成语解释: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353

    九回肠

    成语拼音:
    jiǔì huí cháng
    成语解释: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焦虑不安。
    成语出处:
    梁简文帝《应令》:“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唐 冯延巳《酒泉子(芳草长川)》:“风微烟澹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354

    急于事功

    成语拼音:
    jí yú shì gōng
    成语解释:
    指做事急于求成。
    成语出处: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她有点罗曼缔克,急于事功……”
    355

    刻肌刻骨

    成语拼音:
    kè jī kè gǔ
    成语解释:
    形容感受极深刻。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刻肌刻骨,迫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356

    看朱成碧

    成语拼音:
    kàn zhū chéng bì
    成语解释:
    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王僧孺《夜愁》诗:“谁知眼乱,看朱忽成碧。”
    357

    沦肌浃髓

    成语拼音:
    lún jī jiām suǐ
    成语解释:
    沦:深入;浃:通彻。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
    358

    乐在其中

    成语拼音:
    lè zài qí zhōng
    成语解释:
    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59

    没齿难忘

    成语拼音:
    mò chǐ nán wàng
    成语解释:
    终身不能忘记
    成语出处:
    明 无名氏《四贤记 出家》:“修行报德,慨从我志,没齿难忘。”
    360

    毛骨悚然

    成语拼音:
    máo gǔ sǒng rán
    成语解释: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 人物心理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