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的成语 (786个)

    441

    深文周纳

    成语拼音:
    shēn wén zhōu nà
    成语解释: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把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给人硬加罪名。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酷吏列传》:“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
    442

    身先士卒

    成语拼音:
    shēn xiān shì zú
    成语解释:
    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443

    使羊将狼

    成语拼音:
    shǐ yáng jiàng láng
    成语解释:
    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留侯世家》:“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444

    黍油麦秀

    成语拼音:
    shǔ yóu mài xiù
    成语解释:
    《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 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后因以“黍油麦秀”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成语出处:
    《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
    445

    神州赤县

    成语拼音:
    shén zhōu chì xiàn
    成语解释:
    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 孟子荀卿列传》。唐刘禹锡《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书》:“盖神州赤县,尊有所厌,非他土之比。”后遂以“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为中国的别称。
    成语出处:
    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孟子荀卿列传》。
    446

    松枝挂剑

    成语拼音:
    sōng zhī guà jiàn
    成语解释:
    ·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松枝挂剑”比喻
    成语出处:
    ·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447

    四战之地

    成语拼音:
    sì zhàn zhī dì
    成语解释: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成语出处:
    ·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后汉书·荀彧传》:“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448

    四战之国

    成语拼音:
    sì zhàn zhī guó
    成语解释: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成语出处:
    《商君书 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 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449

    吐哺辍洗

    成语拼音:
    tǔ bǔ chuò xǐ
    成语解释: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后世遂以“吐哺辍洗”为礼贤下士之典实。
    成语出处: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
    450

    添兵减灶

    成语拼音:
    tiān bīng jiǎn zào
    成语解释:
    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成语出处:
    ·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451

    徒读父书

    成语拼音:
    tú dú fù shū
    成语解释: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成语出处:
    ·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452

    天冠地屦

    成语拼音:
    tiān guān dì jù
    成语解释: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453

    天高听卑

    成语拼音:
    tiān gāo tīng bēi
    成语解释: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
    454

    同功一体

    成语拼音:
    tóng gōng yī tǐ
    成语解释: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
    455

    偷合取容

    成语拼音:
    tōu hé qǔ róng
    成语解释:
    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苟容”。
    成语出处:
    白起王翦列传论》:“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456

    头会箕敛

    成语拼音:
    tóu kuàn jī liǎn
    成语解释:
    头会:按人头征税;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形容赋税繁重苛刻。
    成语出处:
    《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45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成语拼音: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成语解释: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58

    汤去三面

    成语拼音:
    tāng qù sān miàn
    成语解释:
    ·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成语出处:
    ·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459

    土壤细流

    成语拼音:
    tǔ rǎng xì liú
    成语解释: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460

    泰山不让土壤

    成语拼音: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成语解释: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
    ·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史记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