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的成语 (786个)

    421

    吮疽舐痔

    成语拼音:
    shǔn jū shì zhì
    成语解释:
    见“吮痈舐痔”。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佞幸列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
    422

    丧家之狗

    成语拼音:
    sàng jiā zhī gǒu
    成语解释:
    失去靠山,无家可归者或丧失了主子、惶张惊恐,无处投奔者
    成语出处:
    ·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423

    舐糠及米

    成语拼音:
    shì kāng jí mǐ
    成语解释:
    舐:用舌头舔东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政权。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吴王濞列传》:“里语有之,‘舐糠及米。’”
    424

    黍离麦秀

    成语拼音:
    shǔ lí mài xiù
    成语解释:
    哀伤亡国之辞。
    成语出处: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425

    三令五申

    成语拼音:
    sān lìng wǔ shēn
    成语解释: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426

    霜露之病

    成语拼音:
    shuāng lù zhī bìng
    成语解释:
    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成语出处:
    ·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427

    四面楚歌

    成语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成语解释: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成语出处: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428

    食马留肝

    成语拼音:
    shí mǎ liú gān
    成语解释:
    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又《汉书。儒林传 辕固》:“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于上前……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
    成语出处:
    ·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
    429

    声名狼藉

    成语拼音:
    shēng míng láng jí
    成语解释: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 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430

    三毛七孔

    成语拼音:
    sān máo qī kǒng
    成语解释:
    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
    成语出处:
    ·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431

    孙庞斗智

    成语拼音:
    sūn páng dòu zhì
    成语解释:
    孙:孙膑;庞:庞涓。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成语出处:
    孙子吴起列传》
    432

    鼠窃狗盗

    成语拼音:
    shǔ qiè gǒu dào
    成语解释:
    窃:偷。像老鼠小量窃取;像狗钻洞偷盗。指小偷小摸。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433

    杀妻求将

    成语拼音:
    shā qī qiú jiàng
    成语解释:
    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434

    爽然若失

    成语拼音:
    shuǎ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
    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屈原贾生列传论》:“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435

    胜任愉快

    成语拼音:
    shèng rèn yú kuài
    成语解释:
    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炎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436

    十日之饮

    成语拼音:
    shí rì zhī yǐn
    成语解释:
    比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
    成语出处:
    ·范睢蔡泽列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437

    螫手解腕

    成语拼音:
    shì shǒu jǐe wǎn
    成语解释:
    比喻为了顾全大局而忍痛牺牲局部。
    成语出处:
    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干?为害于身也。”
    438

    三豕涉河

    成语拼音:
    sān shǐ shè hé
    成语解释: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成语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439

    释知遗形

    成语拼音:
    shì shì yí xíng
    成语解释:
    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成语出处:
    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440

    深文巧诋

    成语拼音:
    shēn wén qiǎo dǐ
    成语解释:
    罗织罪名,蓄意毁谤。
    成语出处:
    ·汲郑列传》:“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 史记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