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的成语 (786个)

    681

    悲歌慷慨

    成语拼音:
    bēi gē kāng kǎi
    成语解释:
    指激昂高歌,以抒发感慨。形容壮烈的气概
    成语出处:
    宋 谢翱《登西台恸哭》:“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682

    参差错落

    成语拼音:
    cēn cī cuò luò
    成语解释: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成语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第十回:“那七个铃便不一齐都响,亦复参差错落,应机赴节。”
    683

    洞见症结

    成语拼音: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成语解释:
    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 如是我闻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684

    扼吭拊背

    成语拼音:
    è gāng fǔ bèi
    成语解释:
    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拊:拍击。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成语出处:
    清 魏源《圣武》第14卷:“如何而形格势禁,如何而扼吭拊背,愿闻其宜忌,可乎?”
    685

    反经行权

    成语拼音:
    fǎn jīng xíng quán
    成语解释:
    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成语出处:
    元 施惠《幽闺 招商谐偶》:“倘遇不良之人,无赖之辈,强逼为婚,非惟玷污了身己,抑且所配非人。不若反经行权,成就了好事罢。”
    686

    灌夫骂座

    成语拼音:
    guàn fū mà zuò
    成语解释:
    灌夫:西汉著名将领。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成语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 郊遇》:“推门看竹,何妨王子乘舆;索酒指瓶,便仿灌夫骂座。”
    687

    乐而忘返

    成语拼音:
    lè ér wàng fǎn
    成语解释:
    返:回还。快乐得忘了回去。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成语出处:
    《晋书 符坚载上》:“坚尝如邺,狩于西山,旬余,乐而忘返。”
    688

    熙来攘往

    成语拼音:
    xī lái rǎng wǎng
    成语解释:
    熙、攘:喧闹、纷乱的样子。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689

    暗度陈仓

    成语拼音:
    àn dù chén cāng
    成语解释:
    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成语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690

    安堵如故

    成语拼音:
    ān dǔ rú gù
    成语解释:
    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成语出处:
    汉 荀悦《汉纪 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酒。”
    691

    彬彬有礼

    成语拼音:
    bīn bīn yǒu lǐ
    成语解释: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692

    白虹贯日

    成语拼音:
    bái hóng guàn rì
    成语解释:
    虹:这里指的是“晕”(yùn);即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圈;贯:穿。古人迷信;认为这种异常的天象;是天变将发的征兆;将有不平常的事件发生。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四》:“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693

    不经之谈

    成语拼音:
    bù jīng zhī tán
    成语解释:
    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成语出处:
    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694

    不识大体

    成语拼音:
    bú shí dà tǐ
    成语解释:
    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成语出处:
    《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695

    背水一战

    成语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语解释: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
    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696

    霸王别姬

    成语拼音:
    bà wáng bié jī
    成语解释: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成语出处:
    毛泽东《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697

    抱薪救火

    成语拼音:
    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698

    白鱼入舟

    成语拼音:
    bái yú rù zhōu
    成语解释: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成语出处:
    《尚书大传》第三卷:“八百诸侯俱至孟津,白鱼入舟。”
    699

    便宜行事

    成语拼音:
    biàn yí xíng shì
    成语解释:
    便宜:方便合适;行事:处理事情。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不必请示自行处理的事情。
    成语出处:
    宋 叶适《奏议 纪纲四》:“始委张浚以川、陕,而宣抚、处置之名立焉,便宜行事之命出焉。”
    700

    不遗余力

    成语拼音:
    bù yí yú lì
    成语解释: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史记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