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的成语 (786个)

    701

    春秋笔法

    成语拼音:
    chūn qiū bǐ fá
    成语解释: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成语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702

    赤县神州

    成语拼音:
    chì xiàn shén zhōu
    成语解释:
    中国的别称。
    成语出处:
    金 元好问《四哀诗 李钦叔》:“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
    703

    独当一面

    成语拼音:
    dú dāng yī miàn
    成语解释:
    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强干;有本事能力。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704

    登坛拜将

    成语拼音:
    dēng tán bài jiàng
    成语解释:
    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成语出处:
    唐 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
    705

    弹丸之地

    成语拼音:
    dàn wán zhī dì
    成语解释:
    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形容地盘非常狭小。(弹丸:弹弓射击用的弹子)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706

    恫疑虚猲

    成语拼音:
    dòng yí xū xì
    成语解释:
    见“恫疑虚喝”。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明矣。”
    707

    鼎足而三

    成语拼音:
    dǐng zú ér sān
    成语解释: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成语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708

    鼎足之势

    成语拼音:
    dǐng zú zhī shì
    成语解释: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成语出处: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709

    耳食之谈

    成语拼音:
    ěr shí zhī tán
    成语解释: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成语出处:
    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710

    冯驩弹铗

    成语拼音:
    féng huān dàn jiá
    成语解释:
    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孟尝君列传》引作“冯驩”)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其要求,使冯食有鱼,出有车,冯母供养无乏
    成语出处:
    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薛邑闻歌,揖冯驩于弹铗;夷门命驾,顾侯嬴于抱关。”
    711

    分庭抗礼

    成语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成语解释:
    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712

    负薪救火

    成语拼音:
    fù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出处:
    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713

    高城深池

    成语拼音:
    gāo chéng shēn chí
    成语解释:
    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
    成语出处:
    荀况《荀子 议兵》:“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714

    肝胆照人

    成语拼音:
    gān dǎn zhào rén
    成语解释:
    指以赤诚之心待人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你又怎保得住你那东人父子一定也像你这等肝胆照人,一心向热的?”
    715

    高楼大厦

    成语拼音:
    gāo lóu dà shà
    成语解释:
    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亲戚同高楼大厦,朋友共肥马轻车。”
    716

    改名换姓

    成语拼音:
    gǎi míng huàn xìng
    成语解释:
    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成语出处:
    宋 朱熹《答孙敬甫》:“不必如此隐讳遮藏,改名换姓,欲以欺人,而人不可欺。”
    717

    荒诞不经

    成语拼音:
    huāng dàn bù jīng
    成语解释: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不合正常的情理。形容说话荒唐;毫无根据。
    成语出处:
    明 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
    718

    悔过自新

    成语拼音:
    huǐ guò zì xīn
    成语解释:
    悔:悔恨;过:过失;错误;自新:使自己成为新人。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成语出处:
    《新唐书 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
    719

    黄口孺子

    成语拼音:
    huáng kǒu rú zǐ
    成语解释:
    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3回:“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720

    恨之入骨

    成语拼音:
    hèn zhī rù gǔ
    成语解释: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成语出处:
    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 史记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