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266个)

    101

    分门别类

    成语拼音:
    fēn mén bié lèi
    成语解释: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成语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志录集》:“《夷坚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烦芜芟之,分门别类,非全帙也。”
    102

    伐毛洗髓

    成语拼音:
    fá máo xǐ suǐ
    成语解释:
    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成语出处:
    清 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103

    翻山越岭

    成语拼音:
    fān shān yuè lǐng
    成语解释:
    越:过;岭:顶上路可通行的山。翻过很多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
    成语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104

    攻城略地

    成语拼音:
    gōng chéng lüè dì
    成语解释:
    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105

    干柴烈火

    成语拼音:
    gān chái liè huǒ
    成语解释:
    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的开。”
    106

    瓜田李下

    成语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成语解释:
    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成语出处:
    晋 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107

    敢作敢为

    成语拼音:
    gǎn zuò gǎn wéi
    成语解释:
    做事果敢,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成语出处:
    明 王士性《广志绎 江南诸省》:“此自英雄大略之主,敢作敢为之事,意到即行。”
    108

    高瞻远瞩

    成语拼音:
    gāo zhān yuǎn zhǔ
    成语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成语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109

    欢蹦乱跳

    成语拼音:
    huān bèng luàn tiào
    成语解释:
    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匀出你们欢迸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合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
    110

    鹤发童颜

    成语拼音:
    hè fà tóng yán
    成语解释:
    鹤发:白白的头发;童颜:红红的面色。满头白发;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精神。
    成语出处:
    唐 田颖《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111

    海枯石烂

    成语拼音:
    hǎi kū shí làn
    成语解释:
    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
    成语出处:
    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112

    胡思乱想

    成语拼音:
    hú sī luàn xiǎng
    成语解释:
    胡:乱;随意。不切实际;毫无根据地瞎想。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文》:“苦心未能静安,则总是胡思乱想,如何是能虑。”
    113

    酒池肉林

    成语拼音:
    jiǔ chí ròu lín
    成语解释:
    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114

    见多识广

    成语拼音:
    jiàn duō shí guǎng
    成语解释: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115

    精雕细刻

    成语拼音:
    jīng diāo xì kè
    成语解释:
    精心细致地雕刻。也比喻对文艺创作的苦心琢磨和做事精细。
    成语出处:
    《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116

    戒骄戒躁

    成语拼音:
    jiè jiāo jiè zào
    成语解释: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成语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117

    鸡毛蒜皮

    成语拼音:
    jī máo suàn pí
    成语解释: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118

    见仁见智

    成语拼音:
    jiàn rén jiàn zhì
    成语解释: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不同的看法。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119

    惊心动魄

    成语拼音:
    jīng xīn dòng pò
    成语解释: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120

    谨言慎行

    成语拼音:
    jǐn yán shèn xíng
    成语解释:
    谨:小心;慎:谨慎。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