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的成语 (38061个)

    361

    笔饱墨酣

    成语拼音:
    bǐ bǎo mò hān
    成语解释:
    笔力饱满,用墨充足。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成语出处: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诗话》第六卷:“张孝祥《六州歌头》一阙,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
    362

    抱布贸丝

    成语拼音:
    bào bù mào sī
    成语解释:
    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成语出处:
    《诗经 卫风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363

    必不挠北

    成语拼音:
    bì bù náo běi
    成语解释:
    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成语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364

    别别扭扭

    成语拼音:
    biè biè niǔ niǔ
    成语解释:
    说话、作文不通顺,彼此意见不投合。亦指争执之事
    成语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但当他遇到另一对糟糕夫妻,别别扭扭过着憋气日子的时候,他对这件事就心凉了。”
    365

    彪炳千古

    成语拼音:
    biāo bǐng qiān gǔ
    成语解释:
    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中卷:“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
    366

    跛鳖千里

    成语拼音:
    bǒ biē qiān lǐ
    成语解释:
    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修身》:“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367

    背本趋末

    成语拼音:
    bèi běn qū mò
    成语解释: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368

    抱表寝绳

    成语拼音:
    bào biǎo qǐn shéng
    成语解释:
    指坐卧不离准则。意谓坚持德操。
    成语出处:
    《文子 下德》:“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德与天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精神与鬼神齐灵,戴圆履方,抱表寝绳,内能理身,外得人心,发施号令,天下从风。”
    369

    不避强御

    成语拼音:
    bù bì qiáng yù
    成语解释:
    避:回避;强御:有权势的人。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
    成语出处:
    唐·权德舆《唐西川节度副大使韦公先庙碑铭序》:“操持贵幸,不避强御,缮理宫室,得其时制。”
    370

    白璧青蝇

    成语拼音:
    bái bì qīng yíng
    成语解释: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
    成语出处:
    唐 陈子昴《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371

    闭壁清野

    成语拼音:
    bì bì qīng yiě
    成语解释:
    犹言坚壁清野。是作战时采取的一种策略。
    成语出处:
    《南齐书 曹虎传》;“部勒小戍,闭壁清野。”
    372

    不步人脚

    成语拼音:
    bù bù rén jiǎo
    成语解释: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成语出处:
    明 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373

    把臂入林

    成语拼音:
    bǎ bì rù lín
    成语解释: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374

    彪炳日月

    成语拼音:
    biāo bǐng rì yuè
    成语解释:
    彪炳:照耀。形容伟大的业绩照耀千秋万代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
    375

    半壁山河

    成语拼音:
    bàn bì shān hé
    成语解释: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成语出处:
    李光《集诗述感》:“半壁山河话战争,布衣空负鲁连名。”
    376

    不避水火

    成语拼音:
    bù bì shuǐ huǒ
    成语解释:
    指不畏凶险。
    成语出处:
    《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377

    不辨菽麦

    成语拼音:
    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解释: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378

    不辩菽麦

    成语拼音:
    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解释: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379

    步步深入

    成语拼音:
    bù bù shēn rù
    成语解释: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
    成语出处:
    380

    不辨菽粟

    成语拼音:
    bù biàn shū sù
    成语解释: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
    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 四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