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常考易错成语 (445个)

    221

    画龙点睛

    成语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语解释: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成语出处: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222

    汗流浃背

    成语拼音:
    hàn liú jiā bèi
    成语解释:
    浃:湿透。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223

    狐群狗党

    成语拼音:
    hú qún gǒu dǎng
    成语解释:
    与狐;狗结群为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成语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224

    海誓山盟

    成语拼音:
    hǎi shì shān méng
    成语解释:
    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盟约。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誓:誓言;盟:盟约。也作“山盟海誓”。
    成语出处:
    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225

    还我河山

    成语拼音:
    huán wǒ hé shān
    成语解释:
    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成语出处:
    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226

    含辛茹苦

    成语拼音:
    hán xīn rú kǔ
    成语解释:
    茹:吃;辛: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成语出处: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227

    化险为夷

    成语拼音:
    huà xiǎn wéi yí
    成语解释:
    原指将险阻化为平坦;后多指使危险转变为平安。夷:平坦;平安。
    成语出处:
    唐 韩天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228

    胡言乱语

    成语拼音:
    hú yán luàn yǔ
    成语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成语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229

    花言巧语

    成语拼音:
    huā yán qiǎo yǔ
    成语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230

    烘云托月

    成语拼音:
    hōng yún tuō yuè
    成语解释:
    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作画时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比喻不从正面描绘;而从侧面点染以烘托突出主要事物。
    成语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231

    坚壁清野

    成语拼音:
    jiān bì qīng yě
    成语解释:
    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加固营垒;清理收藏财物。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232

    健步如飞

    成语拼音:
    jiàn bù rú fēi
    成语解释:
    健步:走起路来很有力量;速度很快。步伐矫健;快得像飞。形容行走迅速。
    成语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233

    急不暇择

    成语拼音:
    jí bù xiá zé
    成语解释: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234

    井底之蛙

    成语拼音:
    jǐng dǐ zhī wā
    成语解释: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235

    假公济私

    成语拼音:
    jiǎ gōng jì sī
    成语解释: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236

    见利忘义

    成语拼音:
    jiàn lì wàng yì
    成语解释: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237

    噤若寒蝉

    成语拼音:
    jìn ruò hán chán
    成语解释: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238

    江山如画

    成语拼音:
    jiāng shān rú huà
    成语解释:
    江山:山河;指国土。山河美如图画。
    成语出处: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39

    锦上添花

    成语拼音:
    jǐn shàng tiān huā
    成语解释:
    在锦锻上面又添绣花。形容好上加好。
    成语出处:
    宋 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240

    金石为开

    成语拼音:
    jīn shí wèi kāi
    成语解释:
    金属和石头都会被打开。与“精诚所至”连用。比喻真诚能产生巨大的感动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困难。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 小学常考易错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