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常考易错成语 (445个)

    261

    门可罗雀

    成语拼音:
    mén kě luó què
    成语解释:
    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262

    眉开眼笑

    成语拼音:
    méi kāi yǎn xiào
    成语解释: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
    263

    明眸皓齿

    成语拼音:
    míng móu hào chǐ
    成语解释:
    眸:眸子;眼珠;皓:洁白。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借指美女。
    成语出处: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264

    明枪暗箭

    成语拼音:
    míng qiāng àn jiàn
    成语解释:
    比喻种种公开和隐蔽的攻击、伤害。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265

    美如冠玉

    成语拼音:
    měi rú guān yù
    成语解释:
    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266

    盲人摸象

    成语拼音:
    máng rén mō xiàng
    成语解释:
    佛经故事;传说几个盲人各自抚摸大象的身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所说不一;争论不休。比喻以一点代替全面;看问题片面。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进禅师》:“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267

    明争暗斗

    成语拼音:
    míng zhēng àn dòu
    成语解释: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成语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268

    目中无人

    成语拼音:
    mù zhōng wú rén
    成语解释: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
    《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269

    泥牛入海

    成语拼音:
    ní niú rù hǎi
    成语解释: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270

    南腔北调

    成语拼音:
    nán qiāng běi diào
    成语解释:
    南、北:指一个国家的南方、北方;腔:语调。形容口音不纯;说话夹杂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
    成语出处:
    清 赵翼《檐曝杂记 庆典》:“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271

    讷言敏行

    成语拼音:
    nè yán mǐn xíng
    成语解释: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72

    鹏程万里

    成语拼音:
    péng chéng wàn lǐ
    成语解释:
    鹏: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程:里程。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73

    捧腹大笑

    成语拼音:
    pěng fù dà xiào
    成语解释: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亦作“捧腹大喜”。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274

    蓬头垢面

    成语拼音:
    péng tóu gòu miàn
    成语解释:
    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成语出处:
    《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275

    弃暗投明

    成语拼音:
    qì àn tóu míng
    成语解释:
    弃:背弃;暗:黑暗;明:光明。抛弃反动的一面;投向光明的一面。形容断绝旧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276

    气喘如牛

    成语拼音:
    qì chuǎn rú niú
    成语解释: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
    277

    前车之鉴

    成语拼音:
    qián chē zhī jiàn
    成语解释:
    前车:前面的车子;鉴:镜子。前面车子翻了的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
    成语出处: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
    278

    骑虎难下

    成语拼音:
    qí hǔ nán xià
    成语解释: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279

    枪林弹雨

    成语拼音:
    qiāng lín dàn yǔ
    成语解释:
    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
    成语出处:
    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280

    黔驴技穷

    成语拼音:
    qián lǘ jì qióng
    成语解释:
    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小学常考易错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