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的成语 (458个)

    221

    整军经武

    成语拼音:
    zhěng jūn jīng wǔ
    成语解释:
    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
    222

    自郐以下

    成语拼音:
    zì kuài yǐ xià
    成语解释: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223

    辙乱旗靡

    成语拼音:
    zhé luàn qí mǐ
    成语解释: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4

    滋蔓难图

    成语拼音:
    zī màn nán tú
    成语解释:
    滋:滋长;蔓:繁生、蔓延。野草滋生,难以消除。比喻势力扩大了再要消灭就很困难。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隐公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25

    执牛耳

    成语拼音:
    zhí niú ěr
    成语解释: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
    226

    知难而退

    成语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成语解释: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227

    众怒难犯

    成语拼音:
    zhòng nù nán fàn
    成语解释:
    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228

    众叛亲离

    成语拼音:
    zhòng pàn qīn lí
    成语解释:
    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陷于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离:离开;背。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229

    筑室反耕

    成语拼音:
    zhù shì fǎn gēng
    成语解释:
    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宣公十五年》:“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
    230

    再衰三竭

    成语拼音:
    zài shuāi sān jié
    成语解释:
    竭:尽了。形容力量一再消耗;士气已经低落;无法再振作。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31

    治丝益棼

    成语拼音:
    zhì sī yì fén
    成语解释:
    整理蚕丝不找头绪;结果越整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不但问题没解决反而更加复杂。棼:纷乱。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隐公四年》:“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232

    自相惊忧

    成语拼音:
    zì xiāng jīng rǎo
    成语解释:
    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造成不安。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233

    啧有烦言

    成语拼音:
    zé yǒu fán yán
    成语解释:
    议论纷纷;有不少抱怨责备的话。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定公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
    234

    直言贾祸

    成语拼音:
    zhí yán gǔ huò
    成语解释:
    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235

    政以贿成

    成语拼音:
    zhèng yǐ huì chéng
    成语解释:
    形容旧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不行贿就办不成事。
    成语出处:
    先秦 丘明《 襄公十年》:“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
    236

    多鱼之漏

    成语拼音:
    duō yú zhī lòu
    成语解释:
    ·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杜预注:“多鱼,地名……《》言貂于此始擅贵宠,漏泄桓公军事,为齐乱张本。”后以“多鱼之漏”指泄漏军事机密。
    成语出处:
    ·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於多鱼。”杜预注:“多鱼,地名……《》言貂於此始擅贵宠,漏洩桓公军事,为齐乱张本。”
    237

    讳恶不悛

    成语拼音:
    huì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
    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成语出处:
    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后汉书 朱穆》:“讳恶不悛,卒至亡灭。”
    238

    素不相能

    成语拼音:
    sù bù xiāng néng
    成语解释:
    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成语出处:
    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汉书 吴汉》:“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239

    三坟五典

    成语拼音:
    sān fén wǔ diǎn
    成语解释:
    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成语出处:
    ·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240

    天夺之魄

    成语拼音:
    tiān duó zhī pò
    成语解释:
    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成语出处:
    ·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晋书·温峤》:“天夺其魄,死期将至。”
    * 左传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