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的成语 (458个)

    261

    笃而论之

    成语拼音:
    dǔ ér lùn zhī
    成语解释:
    笃:切实。确切地论述。
    成语出处:
    晋·裴启《语林》:“林公云:‘文度著腻颜,挟《》,逐郑康成,自为高足弟子;笃而论之,不离尘垢囊也!’”
    262

    敌惠敌怨

    成语拼音:
    dí huì dí yuàn
    成语解释:
    犹言报德报怨。
    成语出处:
    ·文公六年》:“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
    263

    董狐直笔

    成语拼音:
    dǒng hú zhí bǐ
    成语解释: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成语出处:
    ·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264

    道殣相望

    成语拼音:
    dào jìn xiāng wàng
    成语解释:
    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成语出处:
    ·昭公二年》:“宫室兹侈,道殣相望。” 汉·刘向《新序·善谋下》:“相攻击十年,兵凋民劳,百姓空虚,道殣想望,槥车相属,寇盗满山,天下摇动。”
    265

    戴天履地

    成语拼音:
    dài tiān lǚ dì
    成语解释: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成语出处:
    ·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266

    敌王所忾

    成语拼音:
    dí wáng suǒ kài
    成语解释:
    谓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成语出处: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杨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
    267

    东西南北

    成语拼音:
    dōng xī nán běi
    成语解释: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
    ·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268

    二竖为虐

    成语拼音:
    èr shù wéi nüè
    成语解释: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缠身。
    成语出处: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269

    发凡起例

    成语拼音:
    fā fán qǐ lì
    成语解释:
    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成语出处:
    晋·杜预《春秋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270

    分贫振穷

    成语拼音:
    fēn pín zhèn qióng
    成语解释:
    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
    成语出处:
    ·昭公四年》:“且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
    271

    奉如神明

    成语拼音:
    fèng rú shén míng
    成语解释:
    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语本《·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成语出处:
    语出《·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272

    非我族类

    成语拼音:
    fēi wǒ zú lèi
    成语解释:
    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成语出处:
    ·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273

    割臂盟公

    成语拼音:
    gē bì méng gōng
    成语解释: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成语出处:
    ·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274

    割臂之盟

    成语拼音:
    gē bì zhī méng
    成语解释: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成语出处:
    ·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275

    过而能改

    成语拼音:
    guò ér néng gǎi
    成语解释: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成语出处:
    ·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76

    庚癸频呼

    成语拼音:
    gēng guǐ pín hū
    成语解释:
    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
    成语出处:
    ·哀公十三年》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回答说:“梁则无矣,粗粮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277

    庚癸之呼

    成语拼音:
    gēng guǐ zhī hū
    成语解释:
    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
    成语出处:
    ·哀公十三年》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回答说:“梁则无矣,粗粮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278

    股肱之力

    成语拼音:
    gǔ gōng zhī lì
    成语解释:
    股肱:大腿和胳膊。自己的所有力量。形容做事已竭尽全力。
    成语出处:
    ·僖公九年》:“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则以死济之。”
    279

    躬擐甲胄

    成语拼音:
    gōng huàn jiǎ zhòu
    成语解释:
    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
    成语出处:
    ·成公十三年》:“文公(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280

    膏肓之疾

    成语拼音:
    gāo huāng zhī jí
    成语解释: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成语出处:
    ·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左传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