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成语 (371个)

    301

    暮楚朝秦

    成语拼音:
    mù chǔ cháo qín
    成语解释:
    时期,秦楚两大强对立,有些弱小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成语出处:
    清·张岱《陶庵梦忆·日月湖》:“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为之。”
    302

    郢书燕说

    成语拼音:
    yǐng shū yàn yuè
    成语解释: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成语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303

    布衣黔首

    成语拼音:
    bù yī qián shǒu
    成语解释:
    布衣:称呼平民;黔首:及秦代称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黔首。”
    304

    不自量力

    成语拼音:
    bù zì liàng lì
    成语解释: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成语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305

    道不拾遗

    成语拼音:
    dào bù shí yí
    成语解释:
    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成语出处: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无盗贼,道不拾遗。”
    306

    回肠荡气

    成语拼音:
    huí cháng dàng qì
    成语解释:
    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耐人寻味。
    成语出处:
    清 龚自珍《夜坐》:“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307

    邯郸学步

    成语拼音:
    hán dān xué bù
    成语解释:
    邯郸:时赵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时赵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308

    誓不两立

    成语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309

    一举成名

    成语拼音:
    yī jǔ chéng míng
    成语解释:
    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310

    朝秦暮楚

    成语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成语解释:
    早上侍奉秦;晚上倒向楚。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
    明 毕魏《竹叶舟》:“因见贵戚王恺,富堪敌,比太仆更觉奢华,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311

    案剑瞋目

    成语拼音:
    àn jiàn chēn mù
    成语解释: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宝剑,怒目而视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312

    安然无恙

    成语拼音:
    ān rán wú yàng
    成语解释:
    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313

    百步穿杨

    成语拼音:
    bǎi bù chuān yáng
    成语解释: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314

    比比皆是

    成语拼音:
    bǐ bǐ jiē shì
    成语解释:
    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
    成语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
    315

    卑辞重币

    成语拼音:
    bēi cí zhòng bì
    成语解释:
    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
    316

    不可胜计

    成语拼音:
    bù kě shèng jì
    成语解释:
    胜:尽;计:计算。不能全部计算完。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317

    兵临城下

    成语拼音:
    bīng lín chéng xià
    成语解释:
    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318

    百舍重茧

    成语拼音:
    bǎi shè chóng jiǎn
    成语解释:
    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成语出处:
    《尸子 止楚师》:“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
    319

    白雪阳春

    成语拼音:
    bái xuě yáng chūn
    成语解释:
    时代楚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成语出处:
    宋 王禹偁《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白雪》《阳春》之句,空炫清新。”
    320

    不祥之兆

    成语拼音:
    bù xiáng zhī zhào
    成语解释:
    祥:吉利;兆:预兆;苗头。不吉利的预兆。古代人迷信;烧龟甲根据其裂痕的形状和数量占卜吉凶。也作“不祥之征”。
    成语出处: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风流阵》:“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
    * 战国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