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反义词的成语 (345个)

    261

    你死我活

    成语拼音:
    nǐ sǐ wǒ huó
    成语解释: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
    成语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262

    内忧外患

    成语拼音:
    nèi yōu wài huàn
    成语解释:
    忧:忧虑;患:祸患。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成语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263

    铺天盖地

    成语拼音:
    pū tiān gài dì
    成语解释: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成语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264

    去粗取精

    成语拼音:
    qù cū qǔ jīng
    成语解释:
    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成语出处:
    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265

    前赴后继

    成语拼音:
    qián fù hòu jì
    成语解释: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成语出处:
    艾青《光的赞歌》:“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光荣属于前赴后继的人。”
    266

    前俯后仰

    成语拼音:
    qián fǔ hòu yǎng
    成语解释: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成语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手臂一推一拉,腰肢前俯后仰,尖削的船头就切着浪水。”
    267

    前呼后拥

    成语拼音:
    qián hū hòu yōng
    成语解释:
    前面的人喝道;后面的人簇拥着。形容权贵们的气势。
    成语出处: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士之学古入官,遭时得位,纡金拖紫,跃马食肉,前呼后拥,延赏宗族,此足以为荣矣。”
    268

    前仆后继

    成语拼音:
    qián pū hòu jì
    成语解释: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成语出处:
    唐 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269

    起死回生

    成语拼音:
    qǐ sǐ huí shēng
    成语解释: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成语出处:
    《太平广记 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270

    欺上瞒下

    成语拼音:
    qī shàng mán xià
    成语解释: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成语出处:
    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271

    求同存异

    成语拼音:
    qiú tóng cún yì
    成语解释:
    寻求彼此的共同处;保留彼此的分歧处。
    成语出处:
    《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272

    掐头去尾

    成语拼音:
    qiā tóu qù wěi
    成语解释:
    指事物只剩下中间的一部分;或指没头没尾;看不清脉络。也指去掉没有用的或不重要的部分。
    成语出处:
    蒋子龙《拜年》:“一个月赶上俩节日,掐头去尾,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上了!”
    273

    前仰后合

    成语拼音:
    qián yǎng hòu hé
    成语解释:
    形容身体大幅度地前后晃动。多指大笑、酒醉、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274

    轻重倒置

    成语拼音:
    qīng zhòng dào zhì
    成语解释:
    置:放;摆。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摆颠倒了。
    成语出处:
    宋 刘安世《尽言集》:“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275

    轻重缓急

    成语拼音:
    qīng zhòng huǎn jí
    成语解释: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成语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276

    惹事生非

    成语拼音:
    rě shì shēng fēi
    成语解释: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277

    惹是生非

    成语拼音:
    rě shì shēng fēi
    成语解释: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278

    说长道短

    成语拼音:
    shuō cháng dào duǎn
    成语解释:
    长、短:是非;好坏。说长处;讲短处。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成语出处:
    汉 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279

    声东击西

    成语拼音:
    shēng dōng jī xī
    成语解释: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成语出处: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280

    死而复生

    成语拼音:
    sǐ ér fù shēng
    成语解释:
    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辩道论》:“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狱,佯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
    * 近反义词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