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不事事的成语 (787个)

    221

    树欲静而风

    成语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níng
    成语解释:
    原比喻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止”。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王爵笑道:‘只怕树欲静而风宁,便动动也妨。’尼姑道:‘相公休得取笑!’”
    222

    树欲静而风

    成语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
    成语解释:
    原比喻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止”。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致思》:“树欲静而风停,子欲养而亲待。往而来者,年也;可再见者,亲也。”
    223

    时异

    成语拼音:
    shí yì shì shū
    成语解释:
    殊:同;差异。时间同,情也和以前一样。意思是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亦作“时异势殊”。
    成语出处: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尚恐议者曰:‘时异殊。’臣请复为陛下租举近效之尤章者以辩焉。”
    224

    树欲息而风

    成语拼音:
    shù yù xī ér fēng bù tíng
    成语解释:
    原比喻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止”。
    成语出处:
    宋·陈亮《祭凌存仲母夫人立》:“树欲息而风停,子欲养而亲待。”
    225

    在必行

    成语拼音:
    shì zài bì xíng
    成语解释:
    情非做可。
    成语出处:
    宋·苏轼《东坡志林·养生说》:“如孙武令,在必行,何卜之有?”
    226

    螳臂当辕

    成语拼音:
    táng bì dāng yuán
    成语解释:
    螳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辕:借指车。比喻自量力做力量做到的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势弱难敌,谓之螳臂当辕;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227

    天地

    成语拼音:
    tiān dì bù róng
    成语解释:
    天地:天地之间,人世间。容:宽容。天地所能容纳。指大逆道、罪孽深重的人与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若有苟且,天地容。”
    228

    天道人

    成语拼音:
    tiān dào rén shì
    成语解释:
    天道:天理。人:人力所能做到的。天道人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玠得书愧感自守,敢复轻动。”清·郑板桥《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嗟呼!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也。”
    成语出处:
    《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玠得书愧感自守,敢复轻动。”
    229

    天公做美

    成语拼音:
    tiān gōng bù zuò měi
    成语解释:
    成全美。多指要进行的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成语出处: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13回:“偏偏天公做美,疾风凄雨,彻夜飘零,把这般普天同庆的大喜,未免减色三分。”
    230

    天机可泄漏

    成语拼音:
    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òu
    成语解释:
    旧时迷信认为世都由上天安排,而先却能泄漏。也指涉及机密的到时候能预先透露。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秦氏道:‘天机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
    231

    天机可泄露

    成语拼音:
    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ù
    成语解释:
    旧时迷信认为世都由上天安排,而先却能泄露。也指涉及机密的到时候能预先透露。同“天机可泄漏”。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时老先生尚曾高发,天机可泄露,所以晚生就预先回避了。”
    232

    天理

    成语拼音:
    tiān lǐ bù róng
    成语解释: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容。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233

    螳螂奋臂

    成语拼音:
    táng láng fèn bì
    成语解释: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到的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
    唐 黄滔《谢试官启》:“将怜其蚌蛤剖胎,只自回旋于皎月;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
    234

    螳螂拒辙

    成语拼音:
    táng láng jù zhé
    成语解释: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到的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
    唐 刘知幾《史通 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235

    屯毛

    成语拼音:
    tún máo bù biàn
    成语解释: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辨”喻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物。
    成语出处: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
    236

    靦颜

    成语拼音:
    tiǎn yán shì chóu
    成语解释:
    知羞耻地为仇敌做
    成语出处:
    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略 王金铭》:“若靦颜仇,为虎作伥,心果安在耶?”
    237

    兔子吃窝边草

    成语拼音:
    tù zǐ bù chī wō biān cǎo
    成语解释:
    比喻坏人在当地干坏
    成语出处: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6章:“兔子吃窝边草,我这老虎单吃回头食。”
    238

    安席

    成语拼音:
    wò bù ān xí
    成语解释:
    安宁。形容心、忧虑重重。
    成语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安席,食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239

    安枕

    成语拼音:
    wò bù ān zhěn
    成语解释:
    安宁。形容心、忧虑重重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然则带兵呢?成日里卧安枕,食甘味,又将如何?”
    240

    平则鸣

    成语拼音: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成语解释: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物遇到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满的呼声
    成语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得其平则鸣。”
    * 关于不事事的成语 形容不事事的成语 描述不事事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