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人比人的成语 (1118个)

    341

    放虎归山

    成语拼音:
    fàng hǔ guī shān
    成语解释:
    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喻把敌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山”。
    成语出处:
    晋 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342

    蜂合豕突

    成语拼音:
    fēng hé shǐ tū
    成语解释:
    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喻众杂沓会合,横冲直撞。
    成语出处:
    明 刘基《春秋明经 公会齐侯楚败徐于娄林》:“今不然矣,中国之虚实在楚目中矣!于是荆户乘广之旅,蜂合豕突以败徐于娄林。”
    343

    放虎自卫

    成语拼音:
    fàng hǔ zì wèi
    成语解释: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喻利用坏而自招灾祸。
    成语出处:
    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344

    分斤较两

    成语拼音:
    fēn jīn jiào liǎng
    成语解释:
    喻为小气,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是我说句分斤较两的话咧,舅爷有什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
    345

    飞将数奇

    成语拼音:
    fē jiàng shù jī
    成语解释:
    喻能而遭遇不佳。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老,数奇。”
    346

    泛驾之马

    成语拼音:
    fěng jià zhī mǎ
    成语解释:
    泛驾:覆驾,不受驾驭。不受驾驭的马。喻敢于创新的英雄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347

    放龙入海

    成语拼音:
    fàng lóng rù hǎi
    成语解释:
    喻放走敌,留下后患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348

    法力无边

    成语拼音:
    fǎ lì wú biān
    成语解释: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无边,通天达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349

    飞龙在天

    成语拼音:
    fēi lóng zài tiān
    成语解释:
    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得居王位。”
    成语出处:
    《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得居王位。”
    350

    房谋杜断

    成语拼音:
    fáng móu dù duàn
    成语解释:
    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同心济谋,传为佳话。喻能合作,天作之合
    成语出处:
    《旧唐书 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351

    方命圮族

    成语拼音:
    fāng mìng pǐ zú
    成语解释:
    方命:违命;圮族:危害族。指不遵从法纪命令,危害同族的喻民族败类
    成语出处:
    《尚书·尧典》:“吁!咈哉,方命圮族。”
    352

    丰年玉荒年谷

    成语拼音:
    fēng nián yù huāng nián gǔ
    成语解释:
    喻有用的才。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称恭为荒年谷。”
    353

    饭囊衣架

    成语拼音:
    fàn náng yī jià
    成语解释:
    囊:口袋。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喻无用之
    成语出处: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空一带江山,江山如画;止不过饭囊,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
    354

    风前残烛

    成语拼音:
    fēng qián cán zhú
    成语解释:
    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也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成语出处:
    梁遇春《致石民书六通》:“良心(交与Nurse)已如风前残烛,一片冰心,将付之东流矣。”
    355

    反裘负刍

    成语拼音:
    fǎn qiú fù chú
    成语解释:
    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喻为愚昧,不知本末。
    成语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问焉。”
    356

    反裘伤皮

    成语拼音:
    fǎn qiú shāng pí
    成语解释:
    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喻愚昧不知本末。
    成语出处:
    《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
    357

    蜂趋蚁附

    成语拼音:
    fēng qū yǐ fù
    成语解释:
    喻很多迎合投靠。
    成语出处:
    《三元里民抗英斗争史料 联升社学和钟镛社学》:“果然蜂趋蚁附,攘攘熙熙,诚不出神灵所料者矣。”
    358

    奋身独步

    成语拼音:
    fèn shēn dú bù
    成语解释:
    奋:振作;独步:独一无二,无与伦。努力出头地
    成语出处: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四折:“脱白衣平步上云衢,离尘途奋身独步。”
    359

    佛是金装,是衣装

    成语拼音:
    fó shì jīn zhuāng rén shì yī zhuāng
    成语解释:
    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样的俊俏要靠衣饰。内里不足,要靠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装,是衣装。”
    360

    伐善攘羭

    成语拼音:
    fá shàn rǎng yú
    成语解释:
    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攘:窃取;羭:肥美的绵羊;攘羭:喻掠美。夸耀自己,掠之美
    成语出处:
    唐·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敢伐善以攘羭。”
    * 关于人比人的成语 形容人比人的成语 描述人比人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