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助词的成语 (35个)

    1

    之乎者也

    成语拼音:
    zhī hū zhě yě
    成语解释: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成语出处:
    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得甚事?”
    2

    寸阴是竞

    成语拼音:
    cùn yīn shì jìng
    成语解释:
    寸阴:指短暂的时间;是:文言,用在动与宾语之间,起把宾语提前的作用;竞:争取。一寸光阴也应当争取,不能浪费。形容时间极其宝贵
    成语出处: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3

    进退维谷

    成语拼音:
    jìn tuì wéi gǔ
    成语解释:
    维:语气。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4

    於乎哀哉

    成语拼音:
    wū hū āi zāi
    成语解释:
    於乎:文言叹;哉:语。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5

    阿家阿翁

    成语拼音:
    ā jiā ā wēng
    成语解释:
    阿:,用在称呼的前头;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公公婆婆
    成语出处:
    唐 赵璘《因话录》第一卷:“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6

    不当不正

    成语拼音:
    bù dāng bù zhèng
    成语解释:
    不:语,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也分开人丛,不当不正,站在那相公马前。”
    7

    彼何人斯

    成语拼音:
    bǐ hé rén sī
    成语解释:
    斯:,啊。他是什么人啊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8

    步履维艰

    成语拼音:
    bù lǚ wéi jiān
    成语解释:
    步履:行走;维:文言句首中;无实义;艰:困难。行走十分困难。也作“步履艰难”。
    成语出处:
    清 刘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间,时患腰痛,两腿无力,步履维艰。”
    9

    不宁唯是

    成语拼音:
    bù níng wéi shì
    成语解释:
    宁:请,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
    10

    而今而后

    成语拼音:
    ér jīn ér hòu
    成语解释:
    而:语。从今以后。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 恃君览 长利》:“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旧唐书 卢藏用传》:“而今而后,焚蓍龟,毁律历,废六合,斥五行,浩然清虑,则将奚若?”
    11

    夫复何言

    成语拼音:
    fú fù hé yán
    成语解释:
    夫:语;复:再。还能再说什么呢
    成语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夫复何言!”
    12

    奉令唯谨

    成语拼音:
    fèng lìng wéi jǐn
    成语解释:
    奉:敬受;唯:,只有;谨:谨慎。指遵守命令,不敢稍有违背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有此种种考察,是以小仙奉令唯谨,不敢参差。”
    13

    风斯在下

    成语拼音:
    fēng sī zài xià
    成语解释:
    斯:语。是因为大风在它下面。指大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比喻超越前贤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14

    国尔忘家

    成语拼音:
    guó ě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
    尔:。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1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成语拼音: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
    成语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6

    赫斯之怒

    成语拼音:
    hè sī zhī nù
    成语解释:
    赫:勃然震怒的样子;斯:语气。指帝王勃然震怒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17

    赫斯之威

    成语拼音:
    hè sī zhī wēi
    成语解释:
    赫:显耀。斯:语气。威:威严。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
    成语出处:
    《晋书·应詹传》:“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庶凭宗庙之灵,有征无战。”
    18

    吉祥止止

    成语拼音:
    jí xiáng zhǐ zhǐ
    成语解释:
    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指喜庆。
    成语出处:
    《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19

    居诸不息

    成语拼音:
    jū zhū bù xī
    成语解释:
    居诸:语,借指光阴;息:停止,休息。时光不断地推移。形容时光流逝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纲《善觉寺碑铭》:“居诸不息,寒暑推移。”
    20

    莫予毒也

    成语拼音:
    mò yú dú yě
    成语解释:
    莫:没有谁;予:我;毒:危害;也:语。没有人能危害我了。表示可以为所欲为了。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 关于助词的成语 形容助词的成语 描述助词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