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形容的成语 (8284个)

    541

    笔扫千军

    成语拼音:
    bǐ sǎo qiān jūn
    成语解释:
    扫:清除,消灭。笔力雄健,雄奇奔放,无所匹敌
    成语出处:
    唐 杜甫《醉歌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542

    白首穷经

    成语拼音:
    bái shǒu qióng jīng
    成语解释:
    白首:白头;穷经:专心钻研经书。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好学不倦
    成语出处:
    宋 苏辙《范镇可侍读太一宫使告词》:“谓白首穷经之乐,尚可推以与人。”
    543

    百岁千秋

    成语拼音:
    bǎi suì qiān qiū
    成语解释:
    一百年,一千载。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成语出处:
    明 康海《王兰卿》第三折:“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个身计。”
    544

    百顺千随

    成语拼音:
    bǎi shùn qiān suí
    成语解释:
    什么都顺从。同“百依百随”。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李将军见他聪明伶俐,知书晓事,爱得他如珠似玉一般,十分抬举,百顺千随。”
    545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成语拼音: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成语解释:
    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恬不知耻。
    成语出处:
    宋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546

    跋涉山川

    成语拼音:
    bá shè shān chuān
    成语解释:
    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成语出处:
    《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547

    跋山涉川

    成语拼音:
    bá shān shè chuān
    成语解释:
    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成语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548

    跋山涉水

    成语拼音:
    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成语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549

    白首同归

    成语拼音:
    bái shǒu tóng guī
    成语解释: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白首同归”,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成语出处:
    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550

    白手兴家

    成语拼音:
    bái shǒu xīng jiā
    成语解释:
    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
    成语出处:
    沙汀《记贺龙》十一:“联络参谋极力称赞这些同志都是白手兴家的能手。”
    551

    屏声息气

    成语拼音:
    bǐng shēng xī qì
    成语解释: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恭敬畏惧的神态。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只见两三个小丫头都在这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
    552

    不识一丁

    成语拼音:
    bù shí yī dīng
    成语解释:
    一个字也不认识。
    成语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553

    巴山越岭

    成语拼音:
    bā shān yuè lǐng
    成语解释:
    巴:攀援。攀山过岭。善于登山行走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虬。”
    554

    百死一生

    成语拼音:
    bǎi sǐ yī shēng
    成语解释:
    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成语出处:
    《北齐书 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555

    悲声载道

    成语拼音:
    bēi shēng zài dào
    成语解释:
    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苦难深重。
    成语出处:
    太平天国 洪秀全《誓师檄文》:“妇叹童呼,悲声载道;酷刑厚敛,怨气冲天。”
    556

    不赏之功

    成语拼音:
    bù shǎng zhī gōng
    成语解释:
    功劳极大。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557

    不识之无

    成语拼音:
    bù shí zhī wú
    成语解释:
    识:认识。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558

    变态百出

    成语拼音:
    biàn tài běi chū
    成语解释:
    事物态变化之多。
    成语出处:
    《新唐书 艺文志一》:“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559

    半推半就

    成语拼音:
    bàn tuī bàn jiù
    成语解释:
    推:推辞;就:靠拢;接受。一面推辞;一面接受。表面推辞;但内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绝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560

    半吐半露

    成语拼音:
    bàn tǔ bàn lù
    成语解释:
    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
    《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 关于形容的成语 形容形容的成语 描述形容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