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形容的成语 (8284个)

    581

    冰天雪窖

    成语拼音:
    bīng tiān xuě jiào
    成语解释:
    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极为寒冷的景象
    成语出处: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四卷:“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
    582

    波涛汹涌

    成语拼音:
    bō tāo xiōng yǒng
    成语解释: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波浪又大又急。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583

    补天浴日

    成语拼音:
    bǔ tiān yù rì
    成语解释: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伟大的功业。
    成语出处:
    《宋史 赵鼎传》:“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
    584

    鼻蹋嘴歪

    成语拼音:
    bí tā zuǐ wāi
    成语解释:
    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成语出处:
    585

    鼻塌嘴歪

    成语拼音:
    bí tā zuǐ wāi
    成语解释:
    脸部伤势严重。
    成语出处: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里禁得萧云仙的弹子打来,打得鼻塌嘴歪,无处躲藏。”
    586

    霸王别姬

    成语拼音:
    bà wáng bié jī
    成语解释:
    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成语出处:
    毛泽东《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587

    不闻不问

    成语拼音:
    bù wén bù wèn
    成语解释:
    闻:听。不听也不问。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588

    不问不闻

    成语拼音:
    bù wèn bù wén
    成语解释:
    闻:听。不问也不听。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589

    别无长物

    成语拼音:
    bié wú cháng wù
    成语解释:
    长物:多余的东西。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也作“身无长物”、“一无长物”。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590

    不忘沟壑

    成语拼音:
    bù wàng gōu hè
    成语解释:
    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赵歧注:“志士守义者也,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
    591

    白屋寒门

    成语拼音:
    bái wū hán mén
    成语解释: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出身贫寒。
    成语出处:
    元 高文秀《琗范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穷困,身居在白屋寒门。”
    592

    兵微将寡

    成语拼音:
    bīng wēi jiàng guǎ
    成语解释: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力量薄弱。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593

    比屋可封

    成语拼音:
    bǐ wū kě fēng
    成语解释: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教育感化的成就。
    成语出处:
    前蜀 杜光庭《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无向隅不获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
    594

    不务空名

    成语拼音:
    bù wù kōng míng
    成语解释:
    务:追求。不追求虚名。踏踏实实地工作。
    成语出处:
    毛泽东《发刊词》:“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
    595

    拨万论千

    成语拼音:
    bō wàn lùn qiān
    成语解释:
    财产众多,花钱以万千计。
    成语出处:
    元 郑廷玉《忍字记》条二折:“谢兄弟肯留纳,我将那拨万论千这回罢,深山中将一个养家心来按捺。”
    596

    拨万轮千

    成语拼音:
    bō wàn lún qiān
    成语解释:
    财产众多,花钱以万千计。
    成语出处:
    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一盏盏接入手,可都干干的咽,卖弄他掂斤播两,拨万轮千。”
    597

    博闻强记

    成语拼音:
    bó wén qiáng jì
    成语解释:
    闻:见闻。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598

    百无是处

    成语拼音:
    bǎi wú shì chù
    成语解释:
    犹言一无是处。全都是错的,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成语出处:
    宋 辛弃疾《浣溪沙 漫兴作》词:“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骸,也曾头上带花来。”
    599

    八万四千

    成语拼音:
    bā wàn sì qiān
    成语解释: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极多。
    成语出处:
    《法华经 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600

    博物通达

    成语拼音:
    bó wù tōng dá
    成语解释:
    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 关于形容的成语 形容形容的成语 描述形容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