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木字的成语 (170个)

    1

    八公草

    成语拼音:
    bā gōng cǎo mù
    成语解释:
    将八公山的草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成语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2

    八公山上,草皆兵

    成语拼音: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解释:
    将八公山上的草,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成语拼音:
    chén zhōu cè pàn qiān fān guò,bìng shù qián tóu wàn mù chūn
    成语解释:
    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4

    岑楼

    成语拼音:
    cùn mù cén lóu
    成语解释:
    一寸长的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可使高于岑楼。”
    5

    皆兵

    成语拼音:
    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解释:
    :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皆兵之感。”
    6

    俱朽

    成语拼音:
    cǎo mù jù xiǔ
    成语解释:
    象草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成语出处:
    《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俱朽,此与金石相倾。”
    7

    荣枯

    成语拼音:
    cǎo mù róng kū
    成语解释:
    荣枯:繁茂和枯萎。草的茂盛和干枯
    成语出处:
    《大自然的语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8

    愚夫

    成语拼音:
    cǎo mù yú fū
    成语解释: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料你不过草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
    9

    知威

    成语拼音:
    cǎo mù zhī wēi
    成语解释:
    连草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成语出处:
    《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草亦知尔威名。”
    10

    蠢若

    成语拼音:
    chǔn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
    形容神貌呆笨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鸡。”
    11

    触石决

    成语拼音:
    chù shí jué mù
    成语解释:
    比喻莽撞蛮干。
    成语出处:
    汉·扬雄《太玄·难》:“次八,触石决,维折角。测曰:触石决,非所治也。”范望注:“以弱治刚,故非所任也。”
    12

    草衣

    成语拼音:
    cǎo yī mù shí
    成语解释:
    :树。编草为衣,以树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食,熬枯受淡。”
    13

    杜口

    成语拼音:
    dù kǒu mù shé
    成语解释:
    杜口:闭口不言;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形容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舌。”
    14

    不成林

    成语拼音: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成语解释: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
    15

    不林

    成语拼音:
    dú mù bù lín
    成语解释: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成语出处:
    汉 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不林。”
    16

    掘地

    成语拼音:
    duàn mù jué dì
    成语解释:
    上古时代,断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
    成语出处:
    语出《易·系辞下》。宋·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掘地与断,智不如机春。”
    17

    难支

    成语拼音:
    dú mù nán zhī
    成语解释:
    一根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拉楞自欲坏,非一所能支。”
    18

    求鱼

    成语拼音:
    déng mù qiú yú
    成语解释:
    登:攀;: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
    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19

    呆若

    成语拼音:
    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
    愣着不动;像只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20

    呆如

    成语拼音:
    dāi rú mù jī
    成语解释:
    见“呆若鸡”。
    成语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木的成语,带木字的成语,包含木字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