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个字是木的成语 (29个)

    1

    蠢若

    成语拼音:
    chǔn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
    形容神貌呆笨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鸡。”
    2

    杜口

    成语拼音:
    dù kǒu mù shé
    成语解释:
    杜口:闭口不言;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形容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舌。”
    3

    呆若

    成语拼音:
    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
    愣着不动;像只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4

    呆如

    成语拼音:
    dāi rú mù jī
    成语解释:
    见“呆若鸡”。
    成语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5

    呆似

    成语拼音:
    dāi sì mù jī
    成语解释:
    见“呆若鸡”。
    成语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6

    蠹众

    成语拼音:
    dù zhòng mù zhé
    成语解释:
    蛀虫多了,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成语出处:
    《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折,隙大而墙坏。”
    7

    蠹众折,隙大墙坏

    成语拼音:
    dù zhòng mù zhé,xì dà qiáng huài
    成语解释:
    蠹:蛀虫;折:断;隙:缝隙。蛀虫多了,头就要折断。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为害太多,必定造成灾祸,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成语出处: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折,隙大而墙坏。”
    8

    刚毅

    成语拼音:
    gāng yì mù nè
    成语解释:
    刚:坚强;毅:果决;: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刚毅讷,近仁。”
    9

    金口

    成语拼音:
    jīn kǒu mù shé
    成语解释:
    为舌的铜铃,即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成语出处:
    汉 扬雄《法言 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舌。”
    10

    金母

    成语拼音:
    jīn mǔ mù gōng
    成语解释:
    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五行之一,东方属。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
    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云意马心猿,金母公《西游记》中作‘金公’、‘母’,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
    11

    成语拼音:
    mù tóu mù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呆板、迟钝
    成语出处:
    沈虎根《小师弟》:“而且变得脑,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
    12

    泥塑

    成语拼音:
    ní sù mù diāo
    成语解释:
    用泥土塑造、头雕刻的偶像。比喻人的动作及神情呆板。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雕的,有甚么灵感在那里。”
    13

    人非

    成语拼音:
    rén fēi mù shí
    成语解释: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石头。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
    14

    身非

    成语拼音:
    shēn fēi mù shí
    成语解释:
    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15

    绳锯

    成语拼音:
    shéng jù mù duàn
    成语解释: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成语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断,水滴石穿。”
    16

    山颓

    成语拼音:
    shān tuí mù huài
    成语解释:
    册:泰山;颓:倒塌;:梁。泰山倒塌,梁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成语出处: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17

    石心

    成语拼音:
    shí xīn mù cháng
    成语解释:
    石、都是硬物,形容坚定不动摇。
    成语出处:
    宋·苏轼《谢失察妖贼表》:“布衣蔬食,或死于饥寒;石心肠,誓不忘于忠义。”
    18

    土牛

    成语拼音:
    tǔ niú mù mǎ
    成语解释:
    泥塑的牛,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成语出处:
    《关尹子 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19

    铁心

    成语拼音:
    tiě xīn mù cháng
    成语解释:
    见“铁心石肠”。
    成语出处: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王介甫少时作《石榴花》……此老风味不薄,岂铁心肠者哉。”
    20

    竹头

    成语拼音:
    zhú tóu mù xiè
    成语解释: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成语出处:
    宋 郑樵《上宰相书》:“竹头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 第三个字是木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