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个字是倒的成语 (58个)

    21

    颠颠

    成语拼音:
    diān diān dǎo dǎo
    成语解释:
    ①指神思迷糊错乱。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不可置信。
    成语出处:
    《朱子全书》卷六:“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要读《周礼》、诸史、本朝典故,一向尽要理会,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颠颠,没顿放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彼此夙缘,颠颠,皆非偶然也。”
    22

    颠来

    成语拼音:
    diān lái dǎo qù
    成语解释:
    翻过来过去,来回重复。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4卷:“圣人做出许多文章制度礼乐,颠来去,都只是这一个道理做出来。”
    23

    低眉

    成语拼音:
    dī méi dǎo yùn
    成语解释:
    霉,失意
    成语出处:
    草明《婚事》:“你记住吧!人总有个低眉运的时候。”
    24

    颠乾

    成语拼音:
    diān qiān dǎo kūn
    成语解释:
    乾坤:指天地。能把天地颠。形容本领非常大。
    成语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我平生有个癖见,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都是龙跳虎踞的精神,颠乾坤的手段,你道是什么呢?”
    25

    颠三

    成语拼音:
    diān sān dǎo sì
    成语解释: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混乱;毫无次序。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四,坐卧不安。”
    26

    蛾眉蹙,凤眼圆睁

    成语拼音:
    é méi dào cù,fèng yǎn yuán zhēng
    成语解释:
    蛾眉:细长的眉毛;蹙:皱;凤眼:长而大的双眼皮眼睛。形容美女发怒的面容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听了,果然气的蛾眉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
    27

    翻肠

    成语拼音:
    fān cháng dǎo dù
    成语解释:
    苦思苦想,搜索枯肠
    成语出处: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把那些企图在弟兄伙里捞便宜的奸诡之徒或者在隔壁邻居之间耍弄心术的不义之人戳得翻肠肚无言以对。”
    28

    扶东西

    成语拼音:
    fú dōng dǎo xī
    成语解释:
    扶:扶持,搀扶。比喻随他人的意志转移,自己没主见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1卷:“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不全晓事,扶得东边,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
    29

    反攻

    成语拼音:
    fǎn gōng dǎo suàn
    成语解释:
    指被打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
    成语出处:
    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哪里只是当干部的才受压迫,才怕地主反攻算,才要躲出去。”
    30

    翻黄

    成语拼音:
    fān huáng dǎo zào
    成语解释:
    犹言颠黑白。
    成语出处:
    明 康海《鲍老儿 秋日闲情》套曲:“眉来眼去,唇三口四,泥烂油滑,翻黄皂,呼风唤雨,搦雾抟沙。”
    31

    翻江

    成语拼音:
    fān jiāng dǎo hǎi
    成语解释:
    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
    成语出处:
    唐 李筌《太自阴经》:“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海。”
    32

    番窠

    成语拼音:
    fān kē dǎo jiù
    成语解释:
    形容打破现成的格式
    成语出处:
    明 唐顺之《书王龙溪致知议略》:“王老于其间又番窠臼,又撰出一种驭气摄灵一息一息等语,又是一场孽怪。”
    33

    翻衾

    成语拼音:
    fān qīn dǎo zhěn
    成语解释:
    衾:被子。形容翻来去不能入睡
    成语出处:
    清·陈瑞生《再生缘》第43回:“翻衾枕全无定,急得个,睡不多时又起身。”
    34

    翻箱

    成语拼音:
    fān xiāng dǎo lǒng
    成语解释:
    翻:反转;笼:大的竹箱。形容彻底搜寻、查检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翻箱笼,满屋寻一个遍,那有些影儿。”
    35

    翻箱

    成语拼音:
    fān xiāng dǎo qiè
    成语解释:
    翻:,反转;箧:小箱子。把箱子柜子都翻过来。形容彻底翻检。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船上买办又仗着洋人势力,硬来翻箱箧的搜了一遍。”
    36

    冠屦

    成语拼音:
    guàn jù dǎo shī
    成语解释:
    见“冠履易”。
    成语出处: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屦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37

    冠履

    成语拼音:
    guān lǚ dào shī
    成语解释:
    冠:帽子;履:鞋子。比喻上下颠,尊卑不分
    成语出处:
    明·李贽《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履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38

    回山

    成语拼音:
    huí shān dǎo hǎi
    成语解释:
    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一切。
    成语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39

    倾肠

    成语拼音:
    qīng cháng dào fù
    成语解释:
    倾:倾。比喻把心里的话全都讲出来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乌巨行禅师法嗣》:“若是临济儿孙,终不依草附木,资福喜见,同参今日,倾肠腹。”
    40

    移山

    成语拼音:
    yí shān dǎo hǎi
    成语解释:
    移动山岳;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海,惯能撒豆成兵。”
    * 第三个字是倒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