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常见文言文通假字(文言文中高考常考的通假字有哪些)

    1.文言文中高考常考的通假字有哪些

    《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è)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鸿门宴》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 《兰亭集序》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赤壁赋》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寡人之于国也》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过秦论》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3.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4.孝公既没(没,通“殁”,死)5.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8.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9.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毛病) 《师说》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廉颇蔺相如列传》⑴ 可予不:(不,通“否”。)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⑶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⑺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 ⑻ 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 ⑼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语气词,吗) 《苏武传》(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沾: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 马雚:通“欢”,欢聚 (12)且单于信女 女,通“汝”,你 《张衡传》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归去来兮辞》(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滕王阁序》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逍遥游》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总,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

    2.寻文言文 通假字10个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副词,通“只”。《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望岳》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

    1、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通假,文言文,常见,高中

    3.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通假字

    孔雀东南飞中的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取" 通"娶" ,迎娶

    蒲苇纫如丝 "纫" 通"韧",坚韧

    摧藏马悲哀 "藏" 通"脏",脏腑

    府吏见丁宁 "丁宁"同"叮咛",嘱咐

    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 ,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吾今且报府 "报"通"赴"

    槌床便大怒 "槌"通"捶"

    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

    恨恨那可伦 "那"通"哪"

    奄奄黄昏后 "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高中常见文言文通假字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