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读什么

    1.请问下古文读古诗是用什么方言

    这个问题,实际上说的是入声字的问题,很多古诗词用的是入声字,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的音,所以读起来和古人读的感觉是大不相同的。

    而在很多方言里还有入声字,有时候用方言读入声字古诗就更符合古代作者的原始状态。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物、壁、雪、杰、发、灭、发、月,这些字用普通话读却一点也不押韵,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韵脚字在当时都是仄声中的入声字,入声字是一种急切短促的发音,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融入了平上去声。

    但它在某些方言中却依然保留着,比如用上海话读这首词就是押韵的,更能体会到韵律美感。江浙人读其他方言中的入声字,比如“白”,发音是bo,语气短、急,却有力,而且音调下降。

    所以方言虽然不利于日常交流,但在古诗词的美学体验中却很有用。 所有的大方言区都有入声,即便北方方言大部分地区入声已消失,但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山西,河南北部,内蒙古一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入声) 江淮官话区: 是南北方言的过度带(主要是中原官话和吴方言的过度带),江淮官话 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

    江淮官话是官话方言中内部分歧较大、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一支。以南京、扬州、南通、合肥、盐城、芜湖、淮南、连云港、九江等地方言为主要代表点。

    声调多为5个,有入声,去声、入声不分阴阳。南通、泰州一带去声和入声分阴阳。

    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西昌市、贵州省铜梓-仁怀-沿河-印江9县、云南省大关-绥江-水富),仁富小片(内江市 -自贡市-仁寿县-富顺县),雅棉小片(雅安市-石棉县),丽川小片(云南省西北部下关-剑川-宾川-洱源-云龙-丽江市)等地区有入声。 声调一般为5 个。

    入不分阴阳。 吴语: 大方言之一,又称“江南话”或者“江浙话”,以上海话、苏州话等为代表。

    分布于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省大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保留古代的全浊声母,大部分地区阳声韵的咸山摄鼻音脱落,变为纯元音。

    声调多为6个以上,一般去、入也各分阴阳。 湘语: 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临近湖南的重庆和广西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

    湘语又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新湘语主要流行于长沙和湘北,受官话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响比较大。

    老湘语分布在衡阳、双峰一带,受外部方言影响较小。新老湘语之间互通程度较低。

    西南官话与新湘语有一定相似性。新湘留了入声调,古浊音字今虽清音化,但仍是不送气音。

    赣语: 赣语。主要分布于江西中部 、北部、西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部分地区 ,福建西北部邵武一带。

    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除江西西部吉安、莲花等处基本无入声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入声韵尾。

    客家话 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 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 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 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

    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

    多数地区是6个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 闽西长汀话,连城,清流都没有入声,剩下平声 分阴阳,去声分阴阳,上声自成调共5个调。

    粤东客话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闽西客家话的永 定话,上杭话保留阴入阳入两个声调。

    闽语: 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三省以及浙江南部以及江西、广西的个别地区。 使用人口约4000万。

    闽语是内部分歧较大的方言,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

    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

    不少地区保留-p,-t,-k入声尾。 粤语: 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湖南、海南、香港等地 ,以广州话为中心。 使用人口约4000万。

    保留-p,-t,-k入声尾。声调以8-10个为主。

    晋语: 分布在山西省、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张家口西北、河南省新乡安阳以西。秦 晋方言分布区交通闭塞,十里不同音,对古音的保留相对顽固一些,比如保留了入声。

    还有最新划出来的徽语(以前属吴语),平话(以前属粤语)。 上述方言都为有入声的地区。

    由上可见,每个方言区都有入声区,北方话大部分无入声,六南都保留入声调。 。

    2.怎么记文言文啊

    文言文背诵方法(五法)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

    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法)一、化整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析]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

    背诵应分段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 (法)二、抄读法。

    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析]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

    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

    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法)三、累进法。

    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法)四、三抓法。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

    [例]当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

    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

    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 (法)五、照看译文背诵法。

    即由语体文反回文言文。 [例]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析]以上五法,对于背诵原文,是行之效的。每一个方法,固然可以采用,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似乎更好一些。

    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个是各人所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这是主观的一面,另一个则看客观的背诵效果了,采取的某法既快(背诵得快)又好(背诵准确),那么那个法就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文言文读什么

    上一篇:文言文不足 下一篇:文言文演讲稿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