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专版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答案(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答案答案)

    1.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答案答案

    《文言文启蒙读本》版 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 国家发展得好有他的功劳,楚国人常常称赞他。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他小声的哭着回家。

    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刚我看见了它,我害怕离开母亲死了。”

    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叔敖又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母亲说:“你暗中做有助于别人的事,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编辑本段注释 1、尝:曾经。 2、为:是。

    3、婴儿:孩童,儿童。 4、两头蛇:长有两个脑袋的蛇。

    5、泣:哭。 6、故:缘故,原因。

    7、对:回答。 8、向:以前,先前。

    这里是“刚才”的意思。 9、之:代词,两头蛇。

    10、恐:害怕。 11、去:离开。

    12、安:疑问代词,哪里。 13、安在:在哪儿? 14、阴德:暗中所行的好事。

    15、报:报答。 16、令尹:楚国的国相称“令尹”。

    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17、对:回答。

    18、故:缘故,原因。 19、毋:(wú)不要。

    20、治:治理。 21、闻:听说,听见。

    22、及:等。《文言文启蒙读本》版 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 国家发展得好有他的功劳,楚国人常常称赞他。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他小声的哭着回家。

    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刚我看见了它,我害怕离开母亲死了。”

    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叔敖又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母亲说:“你暗中做有助于别人的事,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编辑本段注释 1、尝:曾经。 2、为:是。

    3、婴儿:孩童,儿童。 4、两头蛇:长有两个脑袋的蛇。

    5、泣:哭。 6、故:缘故,原因。

    7、对:回答。 8、向:以前,先前。

    这里是“刚才”的意思。 9、之:代词,两头蛇。

    10、恐:害怕。 11、去:离开。

    12、安:疑问代词,哪里。 13、安在:在哪儿? 14、阴德:暗中所行的好事。

    15、报:报答。 16、令尹:楚国的国相称“令尹”。

    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17、对:回答。

    18、故:缘故,原因。 19、毋:(wú)不要。

    20、治:治理。 21、闻:听说,听见。

    22、及:等到 23、治: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新概念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七年级答案,新概念阅读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七年级答案,新概念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八年级答案

    2.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7年级 5到9页的答案

    是《四者之能》到《遭见贤尊》吗?

    《四者之能》:1.C D 2.B C 3.我如果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在哪里?4.人不能之争地位,而要论作用、贡献谁大。

    《自见之谓明》1.A 2.D 3.(1)能看见自己的缺点才算明智。(2)智慧像眼睛,能看见百步之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4.自知之明。 5.因为楚国不比越国好到哪去。 6.真正的明智是指有自知之明。

    《盲苦》1.A 2.C 3.曰 后:“ 嘻 后! 地 后, 耶 后!” 4.(1)不用怕,你一松手就可以踩到实地。 (2)过了很久,很疲惫了,失手掉到了地上。 5.要勇敢尝试,不被根本不存在的困难吓倒,要善于听别人的意见。

    《遭见贤尊》:1.C 2.A 3.忽然被刺猬卷住鼻子,惊慌逃走,不知道休息。 4.不管做什么事,弄清楚了再行动。

    以后会做的要自己做,正好我们老师有讲过。

    文言文,专版,课外,中考

    3.《初中语文扩展阅读文言文》62篇“唇亡齿寒”阅读及答案

    唇亡齿寒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

    公曰:“官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转,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

    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

    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犯丰絮,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紧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府: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B.晋不可启,寇不可玩——玩:把玩 C.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保:通“堡”,作动词用,据守 D.师还,馆于虞——馆:作动词用,住宿用膳,此处指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晋萄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太医以王命聚之 B.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桓侯遂死 C.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乃使苟息假道于虞/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虞公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的一组是( ) ①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 ②官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③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④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⑤弗听。

    许晋使 ⑥虞不腊矣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4.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概括和推论,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写晋国两次假道于虞,前略后详,十分得当。 B.晋国的大夫苟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骏马和垂棘出产的宝玉作礼物,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虞公欣然接受,爽快答应,可见自占以来,华夏民族就“礼尚往来”。

    C.虞公利令智昏,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引狼入室,导致国灭身辱,真是咎由自取。他是一个既贪且愚、可鄙可笑的国君。

    D.晋献公虚伪狡诈,以宝物为诱饵,引诱虞公上当,对外扩张,灭掉虢、虞,是一个贪得无厌值得抨击的国君。 E.宫之奇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精心设譬,巧妙劝谏,但虞公始终不听。

    尽管无力回天,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位善于料事、见识高超的忠诚能干之臣。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呢之,虽谏,将不听。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D 4.BD 5.(1)官之奇这个人,性格懦弱,不能坚决进谏劝阻,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只是对他亲昵,即使进谏,虞君也不会听从的。

    (2)虢国是虞国的邻国,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贪婪的野心不能让他打开,外敌入侵不能忽视。

    干一次错事已经够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所说的“牙床和颊骨相互依存,嘴唇缺了,牙齿就会寒冷”,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

    4.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7年级5到9页的答案

    是《四者之能》到《遭见贤尊》吗?《四者之能》:1。

    C D 2。B C 3。

    我如果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在哪里?4。人不能之争地位,而要论作用、贡献谁大。

    《自见之谓明》1。A 2。

    D 3。(1)能看见自己的缺点才算明智。

    (2)智慧像眼睛,能看见百步之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4。

    自知之明。 5。

    因为楚国不比越国好到哪去。 6。

    真正的明智是指有自知之明。《盲苦》1。

    A 2。C 3。

    曰 后:“ 嘻 后! 地 后, 耶 后!” 4。(1)不用怕,你一松手就可以踩到实地。

    (2)过了很久,很疲惫了,失手掉到了地上。 5。

    要勇敢尝试,不被根本不存在的困难吓倒,要善于听别人的意见。 《遭见贤尊》:1。

    C 2。A 3。

    忽然被刺猬卷住鼻子,惊慌逃走,不知道休息。 4。

    不管做什么事,弄清楚了再行动。以后会做的要自己做,正好我们老师有讲过。

    5.《初中语文扩展阅读》的答案,文言文

    晋太和年间,广陵有个姓杨的人,养了一条狗。

    他特别爱这条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这狗。一次,这个人喝醉酒后走到一个水洼附近的草地后,就倒地睡着了,无法赶路。

    当时正赶上冬天有人烧草燎原,当时风很大。与是狗反复不停的叫唤,这个姓杨的人仍旧大醉不醒。

    狗看到这个人前面有一坑水,于是走到坑里,用自己的身体沾了水后然后抖落在主人身边的草上。就这样反复来回了很多次,狗一点点一点点的移动步子把主人身边的草全都弄湿了。

    当火燃烧到的时候,因为草湿没有燃烧起来,主人躲过了被火烧的大难。后来姓杨的人醒来,才发现。

    后来又有一次,这个人因为在天黑赶路,不小心掉到一空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

    有人从这里过,很纳闷为什么狗冲着井号叫,过去一看,发现了这个姓杨的。杨生说,你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那个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个狗救过我的命,不能赠给你啊。

    我死活不要紧。那个人说,既然这样,那我就不救你了。

    这时狗低头看着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给那个路人说,我愿意把狗送给你。那个人于是马上救出了杨生,把狗栓上带走了。

    过了五天,那只狗夜里逃跑回杨生家来了。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中考专版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答案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