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死塞祸文言文翻译(后汉书求翻译)
1.后汉书求翻译
建宁二年,皇帝下令大肆诛杀党人,急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导来到镇里,抱着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里,扑在床上痛哭。范滂听到之后说道:“一定来抓我的。”
于是就要自首。县令郭揖大惊,将诏书和绑带一并销毁道:“天下这么大?你为什么偏偏在这里?!”范滂说:“我死了,这罪过便也就没了,怎么能连累你,让你的年迈的母亲流离失所,痛失亲子呢?”说完,范滂就去跟他的母亲诀别,范滂告诉母亲说:“有仲博(范滂的弟弟),孝敬您就够了,我跟随父亲(龙舒君就是范滂的父亲)同赴黄泉,并不是白死,而是得偿其所。
母亲您一定要割舍不忍我死的那份爱,请您不要增添伤感与忧愁。”范母说:“如今你能与李杜(李膺、杜密)齐名,死而无憾!有这么好的名声,又要乞求长寿,这两者怎么可能兼得?”范滂跪下听从母亲的教诲,再次叩拜后离开。
转身对他的儿子说:“我想要让你去干坏事,但是坏事是不能干的,我要让你干好事,那么我就不能干坏事!”路上的人听到他这么说,都为之动容。范滂赴死,享年三十三岁。
2.塞翁失马古文翻译
原文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⑧而折其髀⑧。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⑩者引弦而战⑾。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⑿。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鲁教、人教课文 三十课)
注释
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亡:逃跑;
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遽:通“讵”,难道;
⑥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⑦将:带领;
⑧堕:掉下来
⑨髀:大腿;
⑩丁壮:壮年男子;
⑪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⑫十九:古义指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贺:表示祝贺。
福:好事。
富:有。
良马:好马。
胡马: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马。
数月:几个月。
此:此人,这个人。
好:爱好。
独以:仅仅因为。
跛:瘸腿。
相:一起,共同。
保:保全。
富:富有,充足。这里作“有许多”讲
故:名词,缘故。
其父:即为上文中的“善术者”。父,老汉(老人),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读第三声。
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塞内,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人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启示
福祸不单行。我们要善于用冷静的头脑,辩证的眼光看待福与祸。在一定的情况下,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也难以预料。
3.《神医华佗》作者陈寿文言文翻译
【原文】《神医华佗》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译文】
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4.《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
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
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 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
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先主于是即帝位 ,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 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
张飞卒后 ,领司隶校尉。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 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 ,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白话译文: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元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父亲是诸葛圭,字叫做君贡,在汉朝末年担任过太山郡的郡丞。
诸葛亮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叔父诸葛玄被袁术推荐(签署)去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及亮的弟弟诸葛均前去上任。正好遇到汉朝改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平常和荆州太守刘表有交情,就前去投靠他。
诸葛玄过世以后,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平常喜欢唱着《梁父吟》的曲调。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诸葛亮交情不错,认为他真的具有管仲,乐毅般的才华。建安二十六年许多部属都劝刘备称王称号,刘备不答应。
诸葛亮说:“从前吴汉,耿弇等人刚劝世祖即位称帝,世祖辞谢推让,前后三,四次。耿纯进言说:‘天下英雄豪杰仰慕您,追随您,就是希望能够封侯封士,如果您还不听从大家的建议,士大夫只好散去,各自回去另求主君了,他们就不想再追随您了。
’世祖有感于耿纯的话非常深切中肯,于是就答应了。现在曹氏篡夺了汉朝的君位,天下没了君主。
大王您是刘氏的后代,继世兴起。现在登上帝位,才是应该的。
士大夫们跟随大王您又久又勤苦,目的也是想立尺寸的功劳而得到封赏,一如耿纯所说的那样。”刘备于是即位称帝。
策封诸葛亮为丞相,下诏说:“朕遭逢家门不幸,奉承天命登上天子的地位,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不敢稍稍懈怠(安逸),总挂念着如何安定百姓的生活,总怕做不到而无法安心啊!” 诸葛亮以丞相的职衔总管尚书的事务,可以拿着符节督军镇守,处斩犯人。张飞过世以后,兼领司隶校尉的职务。
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郿县赵云,邓芝故作疑兵,占据箕谷。魏国大将军曹真率所有的兵力来对抗,诸葛亮亲身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
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都背叛魏国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大为震惊。魏明帝西迁坐镇长安,命令张合抵抗诸葛亮。
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合在街亮大战。诸葛亮斩杀马谡以谢三军,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斧钺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
但是因为不能宣扬军令,训明法度,临事小心谨慎,以至于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以及箕谷警戒不严的失误。所有的错都在我个人授人任官不当而告成的。
臣的见识不能了解人才的好坏,考虑事情大多不够聪明,《春秋》经书记载,军队战败该督责的是主帅,臣下的职位正当受此罪责。我自请贬职三等,来督责我的罪过。”
刘后主于是就贬诸葛亮为右将军兼摄丞相的事情,所总领的职务和从前一样。出处: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扩展资料: 背景:建安六年(201年),刘备为曹操所败,投奔荆州刘表同时,积极联络当地的豪杰。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
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
5.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是后汉时代嫉恶如仇、忧国忧民的气节之士,有澄清天下之志。时冀州大饥,盗贼四起,可官吏却置百姓死生于不顾,继续巧取豪夺。朝廷委派范滂去查处贪官。当时,范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冀州边境,当地的官吏自知罪责难逃,纷纷望风解印而去。两年后,范滂因政绩卓著,被任命为光禄勋主事。
范滂的官职始终不大,任汝南郡功曹时,抑制豪强,制裁不轨,结交士人,反对宦官。后来,范滂成为太尉黄琼的属下。专门监督官吏的行为。范滂不计个人得失,一连弹劾刺史以及豪权高官二十余人。有位尚书责备范滂,怀疑他有私怨。范滂说,我所以这么做,决不是为了私怨,是情况很严重,所以先举所急,我听说农夫除杂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佞,王道可清。如果发现核查的事实有出入,我甘愿受到处罚。尚书无言以对。
汉灵帝建宁二年,宦官专权,大诛党人。作为清流派人物的范滂早已经罢官在家。当时督邮吴导奉诏索拿范滂,来到汝南,竟伏床大哭。范滂知道是为自己而来的,遂投案。汝南县令郭揖印绶丢弃一旁,要和范滂一起逃亡。范滂道:“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时老母在堂,遂于老母诀别说:仲博(滂弟)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滂母道:“汝今得与李、杜(指李膺、杜密,皆当世名士,亦同时被征身亡)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范滂跪着接受母亲的教诲。尔后,他站起来对儿子说:“我要教你作恶,可是恶是不能做的;我要教你为善,可是我生平并没有作过恶,却得到了这样的下场。”说着,他身边的人都哭成了一片。最后范滂从容的跟着督邮一起赴京师,不久,死在监狱里,当时年仅33岁。李膺、杜密、范滂等人死后,天下的有识之士暗地里都议论,大汉的天下恐怕是不能长久不了。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就是,范滂死以后祸就结束了,怎么敢连累你也一起获罪呢,然后又让老母亲流年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