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的文言文
1.适合六年级小学生读的文言文有哪些?
比较容易懂的古文有:《论语》《世说新语》《淮南子》《韩非子》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
六年级古诗文中的千古名句: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7、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9、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3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7、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9、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5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小学生适合读的文言文(最好把文章也发过来)
方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也。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注释:(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认为。
(4)去:离。 (5)日中:正午。
(6)车盖:如今雨伞,顶篷呈穹隆状,称为车盖 (7)及:到了。 (8)则:就。
(9)盂:圆者为盘,方者为盂。盂是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13)决:裁决,判断。 (14)孰为汝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孰:谁。
为,同“谓”,说。汝,你。
知,同“智”,智慧。 正音: 盘盂:pan yu 茹ru 译文:1孔子到东方演讲,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 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爽,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手伸入了热水,这不就是越近 (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懂的多呢?” 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我正上初二,我认为这两篇很适合小学的。
3.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田忌赛马》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当机立断》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包拯断牛》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埋鄢作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知而又告之。”盗惊服。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蝴蝶与大鹏》庄子,名周,是战国时代宋国人,曾做过漆园这个地方的小官——漆园吏。庄子是中国古代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语言如大海,汪洋无际;似江河,浩浩汤汤。
庄子的想象力更是惊人,一会儿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飞舞;一会儿幻化为大鹏,背负青天,直上九万里,做逍遥游! 他写的文章结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庄子》,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千百年来,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
尤其是李白,最喜欢庄子笔下的大鹏,说自己是“大鹏飞兮振八裔”!《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濠上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报任少卿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4.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sparktools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注释】: 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役:打仗 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 ⑦饶子:果实结得多 ⑧闻:【译文】:【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译文】【寓意】: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