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贾黄中沧州南皮人(《贾黄中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贾黄中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唐相耽四世孙。父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
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
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赐钱三十万。
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
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澶州。
辞日,上戒之曰:“夫小心翼翼,君臣皆当然;若太过,则失大臣之体。”黄中顿首谢。
上因谓侍臣曰:“朕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
因目参知政事苏易简曰:“易简之母亦如之。自古贤母不可多得。”
易简前谢曰:“陛下以孝治天下,奖及人亲,臣实何人,膺兹荣遇。 ” 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其母尚无恙,卒如上言。
赠礼部尚书。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
既葬,其母入谢,又赐白金三百两。上谓之曰:“勿以诸孙为念,朕当不忘也。”
黄中端谨,能守家法,廉白无私。多知台阁故事,谈论亹癖①,听者忘倦焉。
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
“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①亹癖:亹wěi,美好;癖:癖好。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展书卷比之 比:等B.远人便之 便:方便 C.仍设法弭盗 弭:平息D.黄中顿首谢 谢:道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因悉解去 因留为枢密直学士B.课其诵读 上闻其素贫C.俟业成,乃得食肉 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D.则亡国之宝 则失大臣之体7.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 )(3分)①还奏利害数十事 ②黄中出己奉造糜粥 ③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④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⑤而未尝言,人莫之知 ⑥上言母老乞留京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③⑤⑥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贾黄中的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贾黄中五岁的时候,他父亲每天要他早起学习,督促他诵读,并告诉他学业未成,只有粗茶淡饭。 B.贾黄中担任宣州知州的时候,遇上饥荒,很多老百姓都去当盗贼,贾黄中上奏了数十条利弊,还拿出自己的俸钱买米煮成粥,保全数千名百姓的性命。
C.贾黄中处理政事简便易行,将升州治理得秩序井然,并把可能玷污法律、害人的前朝数百万珍宝如数上缴朝廷,得到皇帝的嘉赏。 只是他有时行事不能当机立断。
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皇帝对贾黄中的母亲评价甚高,认为她七十余岁未觉年老,每次与她交谈,贤德明敏,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9。
翻译下面句子。(10分)①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
(3分)②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3分)③多知台阁故事,谈论亹癖,听者忘倦焉。
(4分)。
2.《宋史·贾黄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10~13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迁著作佐郎。
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
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
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端拱二年,兼史馆修撰。
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
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 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
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黄中素嗜文籍,既居内阁,甚以为慰。
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
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 ”上益重之,以为谨厚。
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节选自《宋史·贾黄中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仍设法弭盗 弭:消除 B。
案行府署中 案:巡视 C。凡再典贡部 典:主管 D。
属端出镇襄阳 属:嘱托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将污法而害人矣 ②夫列子御风而行 B。①因留为枢密直学士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C。
①人莫之知也 ②不知老之将至 D。①访以时政得失 ②教以慎于接物 12。
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B。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C。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D。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黄中天资聪颖,幼年即能诗善文,其父经常让他吃粗茶淡饭,以此来激励他致力于学业。 B。
岭南平定后,贾黄中担任采访使,他回朝上奏的几十个事项,都符合皇上的心意。 C。
贾黄中非常廉洁,他发现了旧朝遗留的大量财宝,悉数上交,受到皇帝嘉奖,赐钱三十万。 D。
贾黄中特别看重吕端的人品,极力向皇上推荐,让镇守襄阳的吕端担任了枢密直学士。 答案 10。
D(属:适逢) 11。 D(介词,拿,用。
A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修饰。B项,①连词,于是,就;②介词,趁机 。
C项,①代词,他;②助词,主谓之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
C 13。 D(“镇守襄阳的吕端”的表述错误) 【参考译文】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
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写文章,能赋诗吟咏。父亲经常让他粗茶淡饭,说:“等到学业完成,才能吃肉。
”十五岁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升为著作佐郎。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
贾黄中通晓典故,每次审定礼文,增减适当,人们称他称职。岭南平定后,任贾黄中为采访使,他廉洁正直宽厚,远方的人为此感到安逸。
回朝上奏利弊数十项,都符合旨意。选任宣州知州,这一年闹饥荒,百姓大多成为强盗,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米煮成粥,赖以保全性命的数以千计,又设法禁盗,于是流民全部散去。
太宗即位,升为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作了升州知州。
当时金陵刚归附,贾黄中为政简单平易,州内秩序井然。一天,巡视州府,见到一个房间锁得非常牢固,命令打开察看,得到金银珠宝数十柜,价值数百万,是李氏宫廷中遗留之物,马上写表章献上。
皇上阅读表章对侍臣说: “不是贾黄中廉洁谨慎,亡国的财宝,就要玷污法典而害人了。 ”赐钱三十万。
有人举荐贾黄中博学能文,召赴中书考试,授为驾部员外郎、知制诰。端拱二年,兼任史馆修撰。
共两次掌管贡部,大量选拔寒门才俊,任免官吏,鉴定精当。贾黄中早就看重吕端的为人,适值吕端出朝镇守襄阳,贾黄中极力向皇上推荐,因而留在朝中任枢密直学士,于是参知政事。
当世能文有德的贤士,多是贾黄中所举荐提拔,然而他未曾说出,人们并不知道这些。但是他小心谨慎太过,中书政事常拖延不决。
至道初年,贾黄中患病,诏令返回朝廷。适逢立太子时,选择大臣中有道德威望的人做宾客僚友,贾黄中入选。
因久病,改命李至。
3.宋史列传第二十四全文翻译
文言翻译:贾黄中是沧州南皮县的人。
父亲贾枇,性格严厉坚毅,善于教子。贾黄中年幼时就很聪明,刚刚五岁,贾枇就每天早晨让他端正地站着,然后展开书卷比量他的身高,称这是“等身书”,按规定考查他诵读。
父亲常让他只吃蔬菜下饭,说:“等以后学业有成,才能吃肉食。”贾黄中十五岁考中了进士,授职校书郎和集贤殿校理,又提升为著作佐郎,在史馆值班。
岭南地区平定以后,任命黄中做采访使,他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适逢宋军攻克江南,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饥荒之年,百姓有很多人沦为盗贼,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禄熬粥给饥民吃,靠这个办法保全活下来的有上千人,一面继续想办法禁止盗贼,于是盗贼全部解散离去。
太平兴国二年,任升州知州。当时金陵刚归附宋朝,贾黄中治理政务简便易行,所辖区域内治理得很好。
一天,巡视府署之中,见有一间屋子锁闭得很牢固,他就命人打开屋子看一看,得到金宝几十柜,计算一下,价值几百万两白银,是南唐李氏宫中的遗物,他立即写好表章把这些金宝进献给皇上。皇上看了表章后对侍臣说:“如果不是贾黄中廉洁恭谨,那么南唐的这些亡国之宝,就将玷污法律并且害人犯罪了。”
太平兴国八年,贾黄中与宋白、吕蒙正等共同主管科举,又提升为司封郎中,充任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主管科举,不久又掌管吏部对官吏的选拔。
贾黄中前后两次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十分恰当。淳化二年秋天,与李沆一起官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宋太宗召见他的母亲王氏,让她坐下,对她说:“把孩子教育成这样,您真可以和孟子的母亲相比了。”并且作了诗送给她,赏赐的财物也很丰厚。
4.贾黄中传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
父玭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立正,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①,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会克江表,选知宣州②。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③。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④,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郎中⑤,充翰林学士。
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⑥精当。
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经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孝子如是,真孟母矣。”
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
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潭州。辞日,上戒之曰:“夫小心翼翼,君臣皆当然,若太过,则失大臣之体。”
黄中顿首谢。上因谓侍臣曰:“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
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其母尚无恙,卒如上言。赠礼部尚书。
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黄中端谨,廉白无私。
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
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注释 ①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监察州县官吏。
②宣州:今安徽宣城县。 ③升州:即金陵,宋太祖开宝年间改称升州。
④恪:恭谨。 ⑤司封郎中:官职名,主管封爵、授职、褒赠等。
⑥品藻:品评鉴定等级。 译文贾黄中字娲民,是沧州南皮人。
父亲贾玭,性格严厉坚毅,善于教子.岭南地区平定以后,朝廷任命黄中做采访使,贾黄中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适逢宋军攻克江表,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饥荒之年,百姓有很多人沦为盗贼,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禄买米熬粥给饥民吃,靠这个办法保全活下来的有上千人,他还想办法禁止盗贼,于是盗贼全部解散离去。
太宗即位,(贾黄中)升为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任升州知州。
当时金陵刚归附宋朝,贾黄中治理政务简便易行,所辖区域内治理得很好。一天,(贾黄中)巡视府署之中,见有一间屋子锁闭得很牢固,他就命人打开屋子查,得到金宝几十柜,计算一下,价值几百万两白银,是南唐李氏宫中的遗物,他立即写好表章告诉皇上这件事。
皇上看了表章后对侍臣说:“如果不是贾黄中廉洁恭谨,那么南唐的这些亡国之宝,就将玷污法律并且害人犯罪了。”赏赐他钱三十万。
贾黄中一向看重吕端的为人,恰好吕端要出京镇守襄阳,贾黄中向皇上极力推荐(吕端),于是吕端留在朝中担任枢密直学士,后任参知政事。当世有能文有德的贤士,多是贾黄中推荐的,然而他未曾说过,人们并不知道这些事。
但是(贾黄中)为人太过小心谨慎,中书省的政事常拖延得不得解决。 岭南地区平定以后,任命黄中做采访使,他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
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适逢宋军攻克江南,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
饥荒之年,百姓有很多人沦为盗贼,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禄熬粥给饥民吃,靠这个办法保全活下来的有上千人,一面继续想办法禁止盗贼,于是盗贼全部解散离去。太平兴国二年,任升州知州。
当时金陵刚归附宋朝,贾黄中治理政务简便易行,所辖区域内治理得很好。一天,巡视府署之中,见有一间屋子锁闭得很牢固,他就命人打开屋子看一看,得到金宝几十柜,计算一下,价值几百万两白银,是南唐李氏宫中的遗物,他立即写好表章把这些金宝进献给皇上。
皇上看了表章后对侍臣说:“如果不是贾黄中廉洁恭谨,那么南唐的这些亡国之宝,就将玷污法律并且害人犯罪了。” 太平兴国八年,贾黄中与宋白、吕蒙正等共同主管科举,又提升为司封郎中,充任翰林学士。
雍熙二年,又主管科举,不久又掌管吏部对官吏的选拔。贾黄中前后两次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十分恰当。
淳化二年秋天,与李沆一起官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宋太宗召见他的母亲王氏,让她坐下,对她说:“把孩子教育成这样,您真可以和孟子的母亲相比了。”
并且作了诗送给她,赏赐的财物也很丰厚。
5.宋史列传第二十四翻译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唐朝宰相贾耽四世孙。
父亲贾砒字仲宝,后晋天福三年考中进士,初次得官。
宋初,为刑部郎中,终官水部员外郎、浚仪县知县,年七十去世。
贾砒严正刚毅,善于教子,士大夫的子弟前来求见,必定谆谆教诲。
最初,通判镇州,埋葬同乡随从之中尚未安葬的十五人,孤苦贫困不能自给的,都教导抚育并代为办理婚嫁。
贾黄中自幼聪明,年方五岁,贾砒每天早上让他端正站好,展开书卷与他相比,称为“等身书”,教导他诵读。
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写文章,能赋诗吟咏。
父亲经常让他粗茶淡饭,说:“等到学业完成,才能吃肉。”十五岁进士及第,授校书郎、集贤校理,升为著作佐郎、直史馆。
建隆三年,升焉左拾遣,历官左补阙。
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
贾黄中通晓典故,每次审定礼文,增减适当,人们称他称职。
岭南平定,任贾黄中为采访使,廉洁正直宽厚,远方的人为此感到安逸。
回朝上奏利弊数十项,都符合旨意。
攻克江表,选任宣州知州。
年成饥荒,百姓大多成为强盗,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米煮成粥,赖以保全性命的敷以千计,又设法禁盗,因而全部散去。
太宗即位,升为礼部员外郎。
太平兴国二年,为升州知州。
当时金陵刚归附,贾黄中为政简易,州内秩序井然。
一天,巡视州府,见到一个房间锁得非常牢固,命令打开察看,得到金银珠宝数十柜,价值数百万,是李氏宫廷中遣留之物,马上写表章献上。
皇上阅读表章对侍臣说:“不是贾黄中廉洁谨慎,亡国的财宝,就要玷污法典而害人了。”赐钱三十万。
父亲去世服丧,丧期未满而复职。
五年,召回朝廷。
有人举荐贾黄中博学能文,召赴中书考试,授为驾部员外郎、知制诰。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升为司封郎中,为翰林学士。
雍熙二年,又知贡举,随即掌管吏部铨选。
端拱初年,加官中书舍人。
二年,兼任史馆修撰。
共两次掌管贡部,大量选拔寒门才俊,任免官吏,鉴定精当。
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同授给事中、参知政事。
太宗召见其母王氏,赐坐,对她说:“教导儿子像这样,真是孟母。”作诗赏赐她,赏赐丰厚。
贾黄中早就看重吕端的为人,吕端出朝镇守襄阳,贾黄中极力向皇上推荐,因而留在朝中任枢密直学士,于是参知政事。
当世能文有德的贤士,多是贾黄中所举荐提拔,然而未曾说出,人们并不知道这些。
但是小心谨慎太迥,中书政事常拖延不决。
四年冬,与李沆一同罢守本官。
第二年,为襄州知州,上言母亲年老请求留在京城,改为澶州知州。辞行之日,皇上告诫他说:“小心翼翼,君臣都应当那样;但如果太过分,就失去了大臣之体。”贾黄中叩头拜谢。
皇上因而对侍臣说:“我知道他的母亲有贤德,七十余岁未觉年老,每次与她交谈,聪明机敏。
贾黄中终日忧虑,必定在他母亲之前去世。”接着看着参知政事苏易简说:“苏易筒母亲也像她一样。
自古贤母不可多得。”苏易简上前道谢说:“陛下以孝治天下,勉励推及大臣的亲人,我是什么人,受到这样荣耀的恩遇。”至道初年,贾黄中患病,诏令返回朝廷。
立太子时,选择大臣中有道德威望的人做宾客僚友,贾黄中入选。
因久病,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贾黄中也特授为礼部侍郎,接替李至兼秘书监。
贾黄中一向酷爱文献典籍,官居内阁以后,很是欣慰。
二年,园病去世,年五十六岁,他的母亲还很健康,终究如同皇上的预言。
赠官礼部尚书。
皇上听说他一生贫困,特别赐钱三十万。
安葬以后,他母亲入朝谢恩,又赐白银三百两。
皇上对她说:“不要为各位孙子担心,我自当不会忘记。”贾黄中正直谨慎,能继承家法,廉洁无私。
熟知台合故事,娓娓谈论,听者忘记了疲倦。
在翰林时,太宗召见,询问时政得失,贾黄中只说:“我的职务是掌管文书诏令,所思不超出本职,国家军政大事,不是臣所清楚的。”皇上更加重视他,认为他谨慎忠厚。
当知政事时,最终无所建树,当时评论并不称许他。
6.《贾黄中》全文翻译
岭南地区平定以后,任命黄中做采访使,他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
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适逢宋军攻克江南,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
饥荒之年,百姓有很多人沦为盗贼,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禄熬粥给饥民吃,靠这个办法保全活下来的有上千人,一面继续想办法禁止盗贼,于是盗贼全部解散离去。太平兴国二年,任升州知州。
当时金陵刚归附宋朝,贾黄中治理政务简便易行,所辖区域内治理得很好。一天,巡视府署之中,见有一间屋子锁闭得很牢固,他就命人打开屋子看一看,得到金宝几十柜,计算一下,价值几百万两白银,是南唐李氏宫中的遗物,他立即写好表章把这些金宝进献给皇上。
皇上看了表章后对侍臣说:“如果不是贾黄中廉洁恭谨,那么南唐的这些亡国之宝,就将玷污法律并且害人犯罪了。” 太平兴国八年,贾黄中与宋白、吕蒙正等共同主管科举,又提升为司封郎中,充任翰林学士。
雍熙二年,又主管科举,不久又掌管吏部对官吏的选拔。贾黄中前后两次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十分恰当。
淳化二年秋天,与李沆一起官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宋太宗召见他的母亲王氏,让她坐下,对她说:“把孩子教育成这样,您真可以和孟子的母亲相比了。”
并且作了诗送给她,赏赐的财物也很丰厚。
7.宋史列传第二十四翻译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唐朝宰相贾耽四世孙。
父亲贾砒字仲宝,后晋天福三年考中进士,初次得官。宋初,为刑部郎中,终官水部员外郎、浚仪县知县,年七十去世。
贾砒严正刚毅,善于教子,士大夫的子弟前来求见,必定谆谆教诲。最初,通判镇州,埋葬同乡随从之中尚未安葬的十五人,孤苦贫困不能自给的,都教导抚育并代为办理婚嫁。
贾黄中自幼聪明,年方五岁,贾砒每天早上让他端正站好,展开书卷与他相比,称为“等身书”,教导他诵读。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写文章,能赋诗吟咏。
父亲经常让他粗茶淡饭,说:“等到学业完成,才能吃肉。”十五岁进士及第,授校书郎、集贤校理,升为著作佐郎、直史馆。
建隆三年,升焉左拾遣,历官左补阙。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
贾黄中通晓典故,每次审定礼文,增减适当,人们称他称职。岭南平定,任贾黄中为采访使,廉洁正直宽厚,远方的人为此感到安逸。
回朝上奏利弊数十项,都符合旨意。攻克江表,选任宣州知州。
年成饥荒,百姓大多成为强盗,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米煮成粥,赖以保全性命的敷以千计,又设法禁盗,因而全部散去。太宗即位,升为礼部员外郎。
太平兴国二年,为升州知州。当时金陵刚归附,贾黄中为政简易,州内秩序井然。
一天,巡视州府,见到一个房间锁得非常牢固,命令打开察看,得到金银珠宝数十柜,价值数百万,是李氏宫廷中遣留之物,马上写表章献上。皇上阅读表章对侍臣说:“不是贾黄中廉洁谨慎,亡国的财宝,就要玷污法典而害人了。”
赐钱三十万。父亲去世服丧,丧期未满而复职。
五年,召回朝廷。有人举荐贾黄中博学能文,召赴中书考试,授为驾部员外郎、知制诰。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升为司封郎中,为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随即掌管吏部铨选。
端拱初年,加官中书舍人。二年,兼任史馆修撰。
共两次掌管贡部,大量选拔寒门才俊,任免官吏,鉴定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同授给事中、参知政事。
太宗召见其母王氏,赐坐,对她说:“教导儿子像这样,真是孟母。”作诗赏赐她,赏赐丰厚。
贾黄中早就看重吕端的为人,吕端出朝镇守襄阳,贾黄中极力向皇上推荐,因而留在朝中任枢密直学士,于是参知政事。当世能文有德的贤士,多是贾黄中所举荐提拔,然而未曾说出,人们并不知道这些。
但是小心谨慎太迥,中书政事常拖延不决。四年冬,与李沆一同罢守本官。
第二年,为襄州知州,上言母亲年老请求留在京城,改为澶州知州。辞行之日,皇上告诫他说:“小心翼翼,君臣都应当那样;但如果太过分,就失去了大臣之体。”
贾黄中叩头拜谢。皇上因而对侍臣说:“我知道他的母亲有贤德,七十余岁未觉年老,每次与她交谈,聪明机敏。
贾黄中终日忧虑,必定在他母亲之前去世。”接着看着参知政事苏易简说:“苏易筒母亲也像她一样。
自古贤母不可多得。”苏易简上前道谢说:“陛下以孝治天下,勉励推及大臣的亲人,我是什么人,受到这样荣耀的恩遇。”
至道初年,贾黄中患病,诏令返回朝廷。立太子时,选择大臣中有道德威望的人做宾客僚友,贾黄中入选。
因久病,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贾黄中也特授为礼部侍郎,接替李至兼秘书监。贾黄中一向酷爱文献典籍,官居内阁以后,很是欣慰。
二年,园病去世,年五十六岁,他的母亲还很健康,终究如同皇上的预言。赠官礼部尚书。
皇上听说他一生贫困,特别赐钱三十万。安葬以后,他母亲入朝谢恩,又赐白银三百两。
皇上对她说:“不要为各位孙子担心,我自当不会忘记。”贾黄中正直谨慎,能继承家法,廉洁无私。
熟知台合故事,娓娓谈论,听者忘记了疲倦。在翰林时,太宗召见,询问时政得失,贾黄中只说:“我的职务是掌管文书诏令,所思不超出本职,国家军政大事,不是臣所清楚的。”
皇上更加重视他,认为他谨慎忠厚。当知政事时,最终无所建树,当时评论并不称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