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读例谈(文言文解读)
1.文言文解读
(原文)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
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
(译文)孙叔敖病,将死亡,告诫他的儿子说:“王上数次封我了,我不接受。我死以后,王上就会封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一个寝丘的地方,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名声很坏。楚人畏惧鬼,而越人相信禨多久了。可咱们可以长期拥有的,就因为这样的原因一定谨记。孙叔敖死。”,楚王果然把美地赐给他的儿子,而儿子拒绝了,请求那块贫瘠之地为寝丘,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失去。孙叔敖非常了解,知道不以利为利了。了解以人所厌恶的是自己所得。
禨 jī 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
2.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试题答案:1.(1)使…信任 (2)距离,离 2.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3.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
4.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
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
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答案不唯一)。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问 说(节选)
【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求问(好问) 正反对比(对比)【小题4】(1)肯定自己却否定别人,这是世俗的通病。
(2)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文实词考查,要将词义代入原句,逐句排除。 A项“详细的询问”,符合题意,正确;B项“法则过错”翻译不通,错误,同时还可以根据语法规则来判定。
“劝善规过”是个并列结构,“劝”为动词,译为“规劝,劝说”,可见,“规”也为动词,而选项译为“法则”,是名词,错误;C项译为“嫉妒他而不愿意询问请教”,通顺,正确;D项“穷究他的不足之处”,正确。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A项第一个是目的连词,译为来,用来;第二个为介词,译为把,拿;B项第一个为对、对于;第二个为比;C项全都译为“就”; D项第一个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表修饰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文章中心是在谈“问”对求学者的重要性,是文章的观点;《师说》中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是反面例子和古之圣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孔子是正面例子,所用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问说》中“古之人”和“三代而下”正反对比论证。 可见,两篇文章都是正反对比论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试题分析:(1)关键词为:是:意动用法,认为…正确;飞:意动用法,认为…错误;同:通假字,通“通”。 (2)关键词为:所以:……的原因;几:接近,可由“几乎”推测出来;由:原因。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文言文解读
3.(1)等待 (2)制止 (3)抵挡 (4)抓取
4.楚人非常高兴,认为老虎的模型可以制服天下所有野兽。
5.因为他以为老虎是万兽之王,所有动物见了都会跑,却不知道这只名叫驳的比老虎更厉害。
翻译:楚国有个遭狐狸祸害的人,他想了许多方法捕捉它,总是捉不到。有人开导他说:“老虎是百兽之王。天下的野兽见到它,都吓的失魂落魄的,伏在地上唯唯诺诺的任它摆布。”于是他就让木匠做了个老虎模型,再用一张虎皮蒙好,放到窗户下面。一只狐狸进来,遇见了,吓得惊叫着跌倒在地。
一天,野猪在他的田里为害,他先让人埋伏好老虎的模型,又让儿子手执长戈守候在大路口。种田的人在田里呼喊,野猪吓得逃往草丛之中,正碰上老虎的模型,回头又跑上路口,终于被捉住了。楚人非常高兴,认为老虎的模型可以制服天下所有野兽。
这时,旷野里出现了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他赶紧披好老虎的模型迎上前去。有的人制止他说:“这是驳(bó)啊,真的老虎尚且敌不过它,你迎上去将要吃亏的。”他不听。那似马非马的怪物,雷鸣般地吼叫着奔上前来,抓住他就咬,楚人被撕裂了头颅死去了。
5.古文解读
【原文】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译文】
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七岁能趟着水走,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潜水了。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是轻易做到这样的吗?必定是懂得水性的。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性了。生来就不认识水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道理,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 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