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对比阅读题类文(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
(1)说:通“悦”,愉快。 (2)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1)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3。
任选一则,结合自身生活实际。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本题中“说”是通假字。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这里注意关键词“志”“切问”“近思”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管选择哪句话,但都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下面问题①子曰:学而时习之,
1。
疑惑 喜欢2。D3。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期中了4。(示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之。”(《学而》)意思是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1。
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殆”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疑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D中二者都是“了解”;A:转折/承接;B:……样子/这样;C:作为/替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
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饭”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学生根据积累具体要求,积累合理正确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论语十二章阅读题答案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4分)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2分)答案:5.(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越过,超过6.(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7.忠 信 习 品德8.略。
4.选文与论语十二章相比较,内容有何异同【快回答啊
《论语十二章》选取了《论语》中以下内容: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以上选取的这些内容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两段同您提到的“文选”选取的内容是一样的,其他内容则不相同。但是“文选”中“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可以说是对《论语十二章》选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后半句的最好解释。
5.选文与论语12章相比较,内容有何不同
论语十二章讲了三个方面。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
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3【修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选文与论语12章相比较,内容有何不同
论语十二章讲了三个方面。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
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3【修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