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吏楷模文言文朱邑(官吏楷模《朱邑》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官吏楷模《朱邑》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释义:朱邑,字仲卿,是庐江府舒城人。
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的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
后升任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而成为大司农。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心和他结交。
天子很看重他,朝廷官员也很敬重他。这时,张敞做胶东相,给朱邑写信说道:“贤明的君主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
只不过我守在这僻远难治的郡县,被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什么奇才。即使有,又向哪里施展?您凭着清明的德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像灾荒之年吃糟糠都是甜的,丰年的时候美食佳肴是多余的一样。
为什么呢?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被提拔重用,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才能被信任。
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朱邑很感激他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有很多人是得到他帮助的。
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用来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他于神爵元年去世。
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义,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朱邑)遭遇病故,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
当初朱邑病重弥留之际,嘱咐他的儿子:“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死后一定要将我埋葬在桐乡。
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桐乡的城西,老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至今没有中断。
因此汉朝好官吏,在这个时候涌现很多,称得上是复兴之世了。像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这些人,都很称职,但是他们滥用刑罚,有的被判处死罪。
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百姓富裕起来了,他们离开了那个地方时深受百姓怀念,活着时有光荣的称号,死后被人供奉祭祀,这些令人敬畏的成绩和美德或许要使君子遗风逊色了。2、出处: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原文是: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
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
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天子器之,朝廷敬焉。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
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②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③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
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
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
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神爵元年卒。
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3、朱邑简介: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西汉时期的人,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成为大司农。
2.官吏楷模文言文朱邑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
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
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
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
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
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
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朱邑,字仲卿,庐江县西舒城人.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成为大司农.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人和他结交.这时,张敞做胶东相,给朱邑写信说道:"贤明的君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只不过我守在杂难治僻远的郡县,被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有什么奇才.即使有,向哪里施展 您凭着清明的德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像灾荒之年吃糟糠都甜,丰年的时候粮肉都有富余.为什么呢 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有位,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才能被重用.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朱邑很感激他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才,有很多人是得到他的帮助的.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都拿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他于神爵元年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义,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这样的凶难,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当初朱邑病重弥留之际,嘱咐他的儿子:"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我死后一定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桐乡的城西,老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至今不断哦。
3.官吏楷模文言文朱邑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朱邑,字仲卿,庐江县西舒城人.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成为大司农.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人和他结交.
这时,张敞做胶东相,给朱邑写信说道:"贤明的君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只不过我守在杂难治僻远的郡县,被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有什么奇才.即使有,向哪里施展 您凭着清明的德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像灾荒之年吃糟糠都甜,丰年的时候粮肉都有富余.为什么呢 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有位,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才能被重用.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朱邑很感激他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才,有很多人是得到他的帮助的.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都拿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他于神爵元年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义,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这样的凶难,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
当初朱邑病重弥留之际,嘱咐他的儿子:"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我死后一定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桐乡的城西,老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至今不断
哦!
4.智犬破案文言文翻译您好
原文: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
一夕,有盗墙而入。犬吠,僧觉。
盗劈僧首,立仆。遂越货而亡。
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
途径一酒肆,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俄而犬跃如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
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译文: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已座古老是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墙进入(寺庙)。
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发现了盗贼。盗贼将和尚砍倒在地,于是就带着货物逃走了。
几天后,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告状,他的狗也去了。
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5、6个酒鬼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责怪那只狗。
突然狗跳近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鬼不放。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
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原来狗也很聪明。
翻译:距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一个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 一个晚上,有盗贼翻墙进入。
狗叫声,僧人觉。盗贼砍殷僧首,在我。
于是越国贿赂而死亡。第二天,两个小和尚进入房间看到的,很惊讶。
于是到官府告状的,他的狗也跟着。路上经过一个酒店,看见五六个喝酒的人喝酒。
狗停止不再前进,僧奇怪的。突然狗跳进酒馆,咬一只不设置。
和尚怀疑是强盗,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的,果然是这样。
因为狗有智慧的。译文: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了这座古老寺庙,香火很旺盛。
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围墙进入(寺庙)。
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们发现了盗贼。盗贼将和尚砍倒在地,于是就带着财物逃走了。
几天以后,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到了尸体,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告状,其他的狗一样去了。
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到五、六个酒鬼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们斥责怪那只狗。
突然狗跳近酒馆,咬住他们中的一个酒鬼不放。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
官吏审问后,如果这就是他。 原来狗是很聪明。
5.求翻译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
朱邑,字仲卿,庐江县西舒城人.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成为大司农.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人和他结交.这时,张敞做胶东相,给朱邑写信说道:"贤明的君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只不过我守在杂难治僻远的郡县,被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有什么奇才.即使有,向哪里施展 您凭着清明的德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像灾荒之年吃糟糠都甜,丰年的时候粮肉都有富余.为什么呢 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有位,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才能被重用.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朱邑很感激他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才,有很多人是得到他的帮助的.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都拿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他于神爵元年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义,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这样的凶难,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当初朱邑病重弥留之际,嘱咐他的儿子:"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我死后一定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桐乡的城西,老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至今不断。
6.求翻译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
译文 朱邑,字仲卿,庐江县西舒城人。
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成为大司农。
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人和他结交。 这时,张敞做胶东相,给朱邑写信说道:“贤明的君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
只不过我守在杂难治僻远的郡县,被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有什么奇才。即使有,向哪里施展?您凭着清明的清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像灾荒之年吃糟糠都甜,丰年的时候粮肉都有富余。
为什么呢?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有位,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箫何才能被重用。
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朱邑很感激他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才,有很多人是得到他的帮助的。
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都拿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他于神爵元年去世。
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义,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这样的凶难,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
当初朱邑病重弥留之际,嘱咐他的儿子:“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我死后一定埋葬在桐乡。
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等到死后,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桐乡的城西,老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至今不断。
7.谁有《汉书 循吏传 朱邑》的翻译
后汉书翻译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奋谢之急,乃推奋妻子以至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一、这篇传记,写了马援的一生,包括他的言行,他的政治活动,他的文事武功。写出了这个人的为人风格和一些精彩的言论。
以上写得都很具体、生动,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最后写了他奉命征五溪,师老无功,且遭马武等人的谗毁,以致死后都不能“丧还旧茔”,给这个人物增加了悲剧色彩,使读者回味无穷。
二、马援与光武、隗嚣、公孙述,都有交往。这是当时互相抗衡的三种势力。
传记通过写马援,同时也写了三个人的为人、行事,政治和军事上的见识和能力。传记用对比的手法:援素与述同里闾,相善。
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
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
下面紧接着,写光武如何接见马援:援至,引见于宣德殿。世祖迎笑谓援曰:“卿遨游二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惭。”
援顿首辞谢,因曰:“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
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 后面,又紧接着,写马援与隗嚣的一段话,使隗嚣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段文字,写得自然紧凑,而当时的政治形势,胜败前景,已大体分明,这是很高明的剪裁手法。写人物,单独刻画,不如把人物放在人际关系之中,写来收效更大。
三、记录马援的日常谈话,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性格、志向、见识。 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从客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
’当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熏蒸,仰视飞鸢跕跕坠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 马援确是一个“说客”,他说话非常漂亮,有哲理。“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
“闻者莫不属耳忘倦。”他的《诫侄书》尤有名,几乎家传户晓。
像“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这些成语,都是他留下来的。他言行一致,年六十岁,还上马给皇帝看看哩! 但据我看,光武对他一直不太信任,就因为他原是隗嚣的人。
过来后,光武并没有重用他,直至来歙举荐,才封他为陇西太守。晚年之所以谗毁易人,也是因为他原非光武嫡系。
他兴趣很广泛,能经营田牧,还善相马。他留下的“铜马相法”,是很科学的一篇马经。
但好的传记,末尾还需要有一段好的论赞,才能使文气充足。范晔论马援:“然其戒人之祸,智矣,而不能自免于谗隙。
岂功名之际,理固然乎?” 耕堂曰:马援口辩,有纵横家之才,齐家修身,仍为儒家之道。好大喜功,又备兵家无前之勇。
其才智为人,在光武诸将中,实为佼佼者。然仍不免晚年悲剧。
范晔所言,是矣。功名之际,如处江河漩涡之中;即远居边缘,无志竟逐者,尚难免被波及,不能自主沉浮,况处于中心,声誉日隆,易招疑忌者乎?虽智者不能免矣。
至于范氏说的:夫利不在身,以之谋事则智,虑不私己,以之断义必厉。诚能回观物之智,而为反身之察,若施之于人,则能恕;自鉴其情,亦明矣。
这种话虽然说得很精辟,对人,却有点求全责备的意思了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
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
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
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
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
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
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
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