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目(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文言文阅读以及答案)
1.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文言文阅读以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昔者仲民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②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③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④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⑤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大同”与“小康”的区别是什么?这里的“小康”与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小康”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以前,孔子有次作为礼宾参加蜡祭。祭事结束后,他到城门观台上游览,不禁感叹起来。
②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人物在位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但那时的情景古书上还记载了一些。
③君主世袭成为制度,修筑城郭沟池以加强防御。制定礼义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用以端正君臣之分,加强父子感情,促进兄弟和睦,使夫妇关系和顺,用以设立各种制度,划分田地和住地的疆界,使勇力和智力得到尊重,使个人建立的功劳属于自己。
④他们用礼来显示正义,考验信实,指明错误,确立仁让典范,给人们指示永远遵循的原则。
⑤如果有人不遵循这样的原则,即使他有权有势,也要把他罢免,使人们都知道他是危害社会的人
2.求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上册古文和古诗的题目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三峡 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 多生怪柏( )( )④沿溯阻绝(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 ①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11.概括上文②③④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遂至承天寺:________。②积水空明:________。
③盖竹柏影也:___。④但少闲人: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解释五色交辉( )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书”的意思是_____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观潮》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2.方其远出海门:3.溯迎而上: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四、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五、阅读后回答问题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
3.八年级上语文的古诗和要背的古文题目与作者
第五单元
1.桃花源记 陶渊明
2.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3.核舟记 魏学伊
4.大道之行也 《礼记》
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1.三峡 郦道元
2.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3.观潮 周密
4.湖心亭看雪 张岱
5.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维
渡荆门送别 李白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4.求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
仿佛 古:隐隐约约 今:好像 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古:奏乐的声音 今:琴瑟,箫等乐器 阡陌交通 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道路 无论魏晋 无论 古:不用说,跟不必说 今:联词,条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够 其两膝相比者 比 古:靠近 今:比较 罔不因地势象形 象 古:模仿 今:一种动物 出入五完裙 裙 古:衣服 今:裙子 女有归 归 古:女子出嫁 今:返回 ,归还 或王命急宣 或 古:有时 今:或许,大概 虽乘奔御风 虽 古:即使 今:虽然 仅如银线 仅 古:几乎,将近 今:仅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很 今:但是 自即望以致十八日为盛 望 古:农历十五日 今:向远处看 长河落日圆 河 古:黄河 今:河流 单车欲问边 单车 古:随从少 今:一种车。
5.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文言文阅读以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昔者仲民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②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③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④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⑤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大同”与“小康”的区别是什么?这里的“小康”与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小康”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①以前,孔子有次作为礼宾参加蜡祭。祭事结束后,他到城门观台上游览,不禁感叹起来。
②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人物在位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但那时的情景古书上还记载了一些。③君主世袭成为制度,修筑城郭沟池以加强防御。
制定礼义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用以端正君臣之分,加强父子感情,促进兄弟和睦,使夫妇关系和顺,用以设立各种制度,划分田地和住地的疆界,使勇力和智力得到尊重,使个人建立的功劳属于自己。④他们用礼来显示正义,考验信实,指明错误,确立仁让典范,给人们指示永远遵循的原则。
⑤如果有人不遵循这样的原则,即使他有权有势,也要把他罢免,使人们都知道他是危害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