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书苏竟文言文阅读(苏竟字伯况文言文阅读)

    1.苏竟字伯况 文言文阅读

    《苏竟传》译文 苏竟传,苏竟字伯况,扶风郡平陵人。

    平帝之世,苏竟以通晓《易》为博士讲《书》祭酒。善图纬,能通百家之书。

    王莽时,与刘歆等共典校书,拜为代郡中尉。当时匈奴扰乱,北部边疆多罹其祸,而苏竟的代郡竟完整平安。

    光武即位,就拜他为代郡太守,让他强固边塞以拒匈奴。建武五年(29)冬,卢芳掠得北边诸郡,帝派遣偏将军随弟屯兵代郡。

    苏竟病重,将兵马交给随弟,自己到京师谢罪。被拜为侍中,几个月后,因病被免职。

    起初,延岑护军邓仲况拥兵占据南阳的阴县为盗寇,而刘歆的侄子刘龚为邓仲况作军师。苏竟当时在南阳,就写信给刘龚晓谕他说:君左右安好。

    我从前以揣摩编简之才,与你叔叔刘歆在一起共事,校定秘书,我只是在你叔父的提携下,自己无多建树。我听说君子怜悯同类而伤其不遇。

    人不管是愚或是智,莫不先避害然后求利,先定志而后求名。以前智果看到智伯好战必亡,于是改名换姓而远走他方,陈平知项羽为天所弃,所以归心刘邦,这都是绝顶聪明的人。

    听说你以前曾经暂时屈节,臣事延岑,后来觉悟了,就不复事延岑。以前的智果、陈平,也没有高过于你。

    你住在阴中,那里贤士很多,若能花点时间,研究考察异同的人和事,从图书中加以揣度,从人事中加以测量,那么得失利害,可一目了然,何至于背着叛乱的困惑,不移志于守恶的名分呢?与君子的道德行为,为什么相反呢?世上迂腐的儒生们的肤浅学问,醒与醉都分辨不清,而他们却要考究评论当世之事,疑惑和误人视听。或者说天下更替而兴,不知谁当兴起,拥兵割据,可以图得非分的奢望。

    或者说圣王还没有启示,暂时还应观察时事的变化,倚附强大,观望自守。这两种论调,难道是对的吗?孔丘的纬书,为汉赤制,纬书玄秘,藏于幽室,文虽微隐,事甚明验。

    而且大德是继承尧,虽遭王莽篡夺,今光武中兴,必复明亮,继承世代的皇位,掌握无穷的符瑞,王莽虽乘机篡夺,终究招致杀身之祸,肢分体解,宗氏屠灭,不正是效验吗?皇天所以眷顾踟蹰,是忧大汉子孙哩。议论的人如果不本之于天,参之于圣,随便以《师旷杂事》来轻易迷惑,妄作纬书以相游说,离经背道,岂可相信吗?腐儒们有的说:现在东南西北中五星失常,天时发生乖错,辰星长期出入失度,太白星出入过度,荧惑星进退见态,镇星绕带天街,岁星不舍氐、房。

    以为这些征兆,应归之于国家。灾难不是徒然设置的,都是与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的,是各有所主的。

    那房、心即是宋的位置,是东海。尾为燕的位置,是渔阳。

    东海董宪迷惑不降,渔阳彭宠拥兵谋反,皇上勃然大怒,派遣大将去征讨,所以荧惑应此,董宪、彭宠应受灾殃。太白、辰星自从王莽败亡以来,运行不规则,一直到现在,或守在东井,或没于羽林,或萦绕淹留两旁之星,或在帝宫上下不去,或经天反明,或潜藏久沉,或者衰微暗昧,或者在南北通亮,或者缩成钩形,或者高而明亮无所禁制,这些都是乱臣们大数已到活该荡除的符,圣帝应符的吉兆。

    乱臣贼子,往往互相交错,指挥瞎说,以讹传讹。这样看来,天文还有什么遵守的法度呢?从前,五月甲申,天有白虹,自子时到午时,有十丈宽,万丈长,正临倚弥。

    倚弥即黎丘,秦丰的都城。这时月入于毕。

    毕是天网,象征网罗无道之君,所以周武王将伐商纣,上祭于毕,以求天助。仲夏甲申为是八魁。

    八魁,是上帝开塞之将,负责退恶人攘逆贼。流星形状像蚩尤旗,或叫营头,或叫天枪,出奎而西北行,到延牙营上,散为数百流星而灭。

    奎为毒螫,主武库之兵。这两个变化,郡中及延牙士众都看到了。

    所以延牙到了武当,名义上说是发兵,实际上是躲避灾殃。今年《比卦》部岁,《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灭火,南方的兵今岁要遭灾了。

    德在中宫,刑在木,木胜土,刑制德,今年兵事结束后,中国就可得安宁的效验了。五七之家三十五姓,彭、秦、延氏不得参与。

    为什么怪惑而依赖呢?《葛累》之诗说,光明正大求取福禄,就是这样的吗!图谶的占卜,众变的效验,你都是明白的。善与恶的区别,去与留的决定,不可不察,莫忽视我的劝告啊!周公之所以善待康叔,是因为康叔不参与管叔蔡叔的叛乱;汉景帝之喜欢济北王刘志,是因刘志不肯从吴王刘濞的叛乱。

    自从更始以来,负恩背逆的,归义向善的,处置断然不同,能不考察吗?良医不能挽救无命的人,强梁不能与天抗争,所以天要毁坏,人是支持不了的。你应秘密地与太守刘君共同商议投降事宜。

    孔子栖栖,墨子遑遑,忧人之甚。屠羊救楚,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茅焦谏秦始皇,难道是求赏赐?尽忠博爱的诚心,愤懑不能自已而已。

    又写信邓仲况劝谏,其文多未记载,于是邓仲况与刘龚就投降了。刘龚字孟公,长安人,长于议论,扶风马援、班彪都很器重他。

    苏竟不邀其功,潜心乐于道术,作《记诲篇》及文章传于世。七十岁时,在家去世。

    《苏竟传》出自《后汉书》。《苏竟传》原文 苏竟字伯况,扶风平陵人也。

    平帝世,竟以明《易》为博士讲《书》祭酒。善图纬,能通百家之言。

    王莽时,与刘歆等共典校书,拜代郡中尉。时匈奴扰乱,北边多罹其祸,竟终完辑一郡。

    光武即位。

    2.古文翻译《后汉书》第五十四卷

    (原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杨震从小好学,博通经术。 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后汉书,文言文,阅读

    3.古文翻译《后汉书》第五十四卷

    (原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杨震从小好学,博通经术。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4.《后汉书·羊续传》的译文

    羊续。

    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他的祖先七代都曾任二千石级别的公卿或校尉。祖父关侵,汉安帝时任司隶校尉。

    父亲羊儒,汉桓帝时任太常。羊续因为是忠臣子孙受拜郎中,离任后,被征辟至大将军窦武的幕府任官。

    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因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在家中闭门不出,静居自守。党禁解除后,再被征辟至太尉府任官,经四迁升为庐江太守。

    以后扬州黄巾军攻打舒城,放火焚烧城郭,羊续调发县里二十岁以上的男子,都发给兵器上阵,年幼体弱者,让他们全部担水灭火。共调数万人,齐心奋战,大败敌兵,庐江郡界内得以平定。

    此后安风的贼人戴风等人作乱,羊续又率兵将其击溃,斩杀三千余人,生擒其首领,其余的党羽原为平民,羊续发给生产工具,让他们回乡务农。 中平三年,江夏兵卒赵慈反叛,杀宛南阳太守秦颉,攻陷了六个县。

    朝廷拜羊续为南阳太守。他进入南阳郡界内。

    便化装成平民间道而行,仅带一名随侍童子,了解各县情况,询问风俗民情,然后才去上任。各县的令长贪猾还是廉洁,官民善良还是奸邪,他都有了较清楚的认识,郡中人惊奇震恐,都被他所慑服。

    于是调兵与荆州刺史王敏一同进攻赵慈,将其斩首,俘获贼众五千余人。因而使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

    羊续上见朝廷,宽免了那些随从作乱的人。贼人清剿平定之后,羊续在郡中颁布政令,为百姓兴利除害,百姓都欢悦佩服。

    当时有权势者及富豪人家都崇尚奢侈华丽,羊续对此深为憎恶,因而常常身穿破旧的衣服。乘用的车马也很简陋。

    府丞曾向他贡献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向他献鱼,羊续便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看,以告诫他以后不要再献。羊续的妻子和儿子羊秘后来到郡中官邸找他,羊续却拒之门外。

    他的妻子只好带着羊秘回去。羊续所有物品只有布制的衣服、破旧的衣,数斛盐和麦而已。

    羊续对儿子羊秘说:“我自己用的东西只有这些,用什么来养活你的母亲呢?”而把羊秘和他的母亲送走了。 中平六年,汉灵帝准备任命羊续为太尉。

    当时拜任三公的人,都要向东园交纳礼钱上千万,灵帝命令宦官监督此事,名之为“左驺”。监督此事的宦官所到之处,都要上等礼节相迎,并丰厚地给予贿赂。

    而羊续却让他坐在单席上,举起旧棉絮做的袍子给他看说:“臣下的家产,仅有这件袍子而已。”这个宦官报告了灵帝,灵帝很不高兴,羊续因此而没有登上三公之位。

    又征召他任太常,还未成行,不巧病故了,当时年仅四十八岁。留下遗言要薄葬,不要接受朝廷赐赠。

    依照旧制,二千石级的官员去世,要赠钱一百万办丧事。府丞焦俭遵照羊续的遗嘱。

    一文钱都没有接受。灵帝下诏予以赞扬,敕令太山太守把官府办丧事的钱赐给羊续的家人。

    5.翻译古文:后汉书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觽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译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觽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后汉书苏竟文言文阅读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