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考试说明和要求(文言文高中考纲要求是什么?)

    1.文言文高中考纲要求是什么?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

    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学习创造性阅读。

    4.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5.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6.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参考资料

    大学生考试网:/

    高考作文考试说明要求,高考文言文考试说明,考试说明abcd什么要求

    2.重庆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有哪些诗和文言文

    古代诗词(20首): 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2。观沧海 (东临碣石) 曹操 3。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5。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8。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9。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10。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11。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12。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13。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14。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15。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16。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17。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18。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19。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张养浩 20。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文言文(10篇): 1。

    孔子语录 2。曹刿论战 左传 3。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出师表 诸葛亮 5。

    桃花源记 陶潜 6。 三峡 郦道元 7。

    韩愈杂说(四) (《马说》) 8。醉翁亭记 欧阳修 9。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0。送阳马生序 (节选) 宋濂。

    文言文,考试

    3.文言文高中考纲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 一、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 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学习创造性阅读。

    4.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5.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6.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二、教学程序设计 几个主要程序的设计说明: 一是诗歌导入,创设情境。投影显示项羽《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以诗激趣,用二人成败不同,功业相反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让作品中的项、刘出场,教者在说明时,倾向于对项的评说,让学生带着遗憾的心理,进入课文,解读项王。

    二是简介作者,了解背景。鉴于学生已在初中接触了司马迁作品,本课由学生先行总结,教者最后明确和深化,讲析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人格特征。

    在张挂陈涉起义和楚汉相争图片后,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创设课文学生情境。 三是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在感知全文框架前,先检查学生对本文的注音和重要实词的解释,以及通假字的掌握。请学生复述情节,并用四字格来概括从开端至结局的情节,要以主谓短语出现,且主语系文中的人物。

    这样,时刻突出人物形象、情节进程和性格冲突。 四是发散思维,分析人物。

    分析人物时的内部层次首先从课文插图,讨论人物心理和性格。其次从人物对项与刘的称呼,品析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进一步分析项王的地位和他的心理和性格。

    再者由项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引出发散思维。比如可能的几种观点:情意绵绵的伟丈夫、气盖一世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豁达的男子汉等。

    用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可从是否成就帝业、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是否表现出人性美和人格美等视角,展开讨论。

    五是分析技巧,理解借鉴。分析人物描写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是虚拟历史,训练想象。用一个“假如项王一怒杀了刘邦”的设想,让学生尽情想象和推断。

    七是自主总结,强化古文知识。1、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名、使动等) 2、句式(省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被动、固定等)3、古今异义(婚姻、非常、今人、细说等)4、为的用法5、成语识记(人为……、大行……、秋毫……、劳苦……) 6、一词多义(因、如、举、意、谢等) 八是拓展练习,活学活用。

    出示2003年北京高考试卷中《三国志》介绍邴原的古文 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明确化。也是教者教学思路的轨迹,是教学流程的凝固。

    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本课板书设计原则是,主副结合,求实求精。

    本课的主板书为情节流程图,使学生对情节了然于心,并且用四字格短语概括情节,统一用主谓式,突出作品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重点。副板书主要内容是对项羽的解说和古文知识举要,力求课文学习真正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文言文考试说明和要求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