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渡江文言文(三国演义第75回吕子明白衣渡江原文及译文)
1.三国演义第75回 吕子明白衣渡江 原文及译文
却说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
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关平慌与众将商议曰:“父亲若损此臂,安能出敌?不如暂回荆州调理。”
于是与众将入帐见关公。公问曰:“汝等来有何事?”众对曰:“某等因见君侯右臂损伤,恐临敌致怒,冲突不便。
众议可暂班师回荆州调理。”公怒曰:“吾取樊城,只在目前;取了樊城,即当长驱大进,径到许都,剿灭操贼,以安汉室。
岂可因小疮而误大事?汝等敢慢吾军心耶!”平等默然而退。众将见公不肯退兵,疮又不痊,只得四方访问名医。
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小舟而来,直至寨前。小校引见关平。
平视其人:方巾阔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伦,字元化。因闻关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
平曰:“莫非昔日医东吴周泰者乎?”佗曰:“然。”平大喜,即与众将同引华佗入帐见关公。
时关公本是臂疼,恐慢军心,无可消遣,正与马良弈棋;闻有医者至,即召入。礼毕,赐坐。
茶罢,佗请臂视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
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
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
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
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关羽 关公箭疮既愈,设席款谢华佗。佗曰:“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
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
关公以金百两酬之。佗曰:“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却说关公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探马报到许都,曹操大惊,聚文武商议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
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司马懿谏曰:“不可。
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今孙、刘失好,云长得志,孙权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则樊城之危自解矣。”
主簿蒋济曰:“仲达之言是也。今可即发使往东吴,不必迁都动众。”
操依允,遂不迁都;因叹谓诸将曰:“于禁从孤三十年,何期临危反不如庞德也!今一面遣使致书东吴,一面必得一大将以当云长之锐。”言未毕,阶下一将应声而出曰:“某愿往。”
操视之,乃徐晃也。操大喜,遂拨精兵五万,令徐晃为将,吕建副之,克日起兵,前到阳陵坡驻紥;看东南有应,然后征进。
却说孙权接得曹操书信,览毕,欣然应允,即修书发付使者先回,乃聚文武商议。张昭曰:“近闻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操欲迁都以避其锋。
今樊城危急,遣使求救,事定之后,恐有反覆。”权未及发言,忽报吕蒙:“乘小舟自陆口来,有事面禀。”
权召入问之,蒙曰:“今云长提兵围樊城,可乘其远出,袭取荆州。”权曰:“孤欲北取徐州,如何?”蒙曰:“今操远在河北,未暇东顾,徐州守兵无多,往自可克;然其地势利于陆战,不利水战,纵然得之,亦难保守。
不如先取荆州,全据长江,别作良图。”权曰:“孤本欲取荆州,前言特以试卿耳。
卿可速为孤图之。孤当随后便起兵也。”
吕蒙辞了孙权,回至陆口,早有哨马报说:“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阜处各有烽火台。”又闻荆州军马整肃,预有准备,蒙大惊曰:“若如此,急难图也。
我一时在吴侯面前劝取荆州,今却如何处置?”寻思无计,乃托病不出,使人回报孙权。权闻吕蒙患病,心甚怏怏。
陆逊进言曰:“吕子明之病,乃诈耳,非真病也。”权曰:“伯言既知其诈,可往视之。”
陆逊领命,星夜至陆口寨中,来见吕蒙,果然面无病色。逊曰:“某奉吴侯命,敬探子明贵恙。”
蒙曰:“贱躯偶病,何劳探问。”逊曰:“吴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时而动,空怀郁结,何也?”蒙目视陆逊,良久不语。
逊又曰:“愚有小方,能治将军之疾,未审可用否?”蒙乃屏退左右而问曰:“伯言良方,乞早赐教。”逊笑曰:“子明之疾,不过因荆州兵马整肃,沿江有烽火台之备耳。
予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
2.吕蒙白衣渡江的典故
司马懿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刘备和孙权两家虽然结了盟,但是矛盾很大。鲁肃在世的时候,是主张吴蜀和好,一起对付曹操的。
后来鲁肃死了,接替他职务的大将吕蒙,就和鲁肃的主张不同。 吕蒙是东吴名将。
他从小就练得一身好武艺,年青时候立了不少战功,受到孙权的器重。 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责任重了,应该抽时间读点书才好。”
吕蒙说:“在军营里事务那么多,哪儿还有时间读书呢?” 孙权笑着说:“我并不是要你像博士(官名)那样精通经书,只是要你多浏览一些兵法,懂得一点历史罢了。你说事情多,总比不上我多吧!我自己就有这个经验,读了一些兵法、历史,对自己很有帮助。
你不妨试一试。”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一有空就认真读书。
鲁肃刚代替周瑜当大将的时候,经过吕蒙的驻地,看望吕蒙。当时鲁肃以为吕蒙不过是一员武将,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这回,他和吕蒙谈话以后,听到吕蒙议论风生,见解精辟,十分佩服,说:“你现在的才能胆识,跟当年吴下(即吴中)阿蒙,大不一样了。” 吕蒙自豪地说:“对一个人,三天不见就应该另眼看待(文言是“刮目相待”)。
您可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哪!” 吕蒙接替了鲁肃的职位以后,率军驻扎在陆口(在今湖北嘉鱼西南)。他认为关羽有兼并东吴的野心,向孙权上书要求出兵对付关羽,说:“刘备、关羽君臣,都是反复无常的人,不能把他们当盟友看待。”
孙权也觉得关羽狂妄自大。孙权曾经派人去向关羽求亲,希望关羽把女儿嫁给他儿子。
关羽不但不答应,反而把使者辱骂了一顿,使孙权气得要命。这次,孙权接到了吕蒙的信,更觉得非把关羽除掉不可。
正好在这个时候,曹操派使者来联络,要他夹攻关羽。孙权马上复信,表示愿意袭击关羽的后方。
关羽也听说吕蒙厉害,他虽然亲自率大军进攻樊城,但对在他背后的吕蒙这一头,可并没有放松防备,在蜀吴交界一带,布置得严严实实。 吕蒙本来经常有病。
这一回,他就装作旧病发作,而且说是病得很厉害。孙权也正式发布命令,把吕蒙调回去休养。
另派了一个年青的陆逊去接替吕蒙。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樊城。
关羽听到吕蒙病重,又听说陆逊是个年青的书生,心里暗暗高兴。 没过几天,陆逊从陆口特地派人拜见关羽,关羽接见使者,使者献上了书信和礼品。
信中大意是说,听说将军在樊城水淹七军,俘获于禁,远远近近哪个不称赞将军的神威。这次曹操失败了,我们听得也高兴。
我是个书生,很不称职。今后还得靠将军多多照顾呢! 关羽看了陆逊的书信,觉得陆逊态度谦虚、老实,也就放了心,把原来防备东吴的人马陆陆续续调到樊城那边去了。
陆逊把关羽人马调动的情况,随时报告给孙权和吕蒙。 这时候,关羽在樊城接受了于禁的投降兵十几万人,粮草供应发生了困难,就把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强占了。
孙权得知湘关的米被抢,就派吕蒙为大都督,命令他迅速袭击关羽的后方。 吕蒙到了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把所有的战船都改装作商船,选了一批精锐的兵士躲在船舱里。
船上摇橹的兵士扮作商人,一律穿上商人穿的白色衣服。就这样,一列又一列商船向北岸进发了。
到了北岸,蜀军守防的兵士一看都是穿白衣的商人,就允许他们把船停在江边。没想到一到晚上,船舱里的兵士一齐出来,偷偷摸进江边岗楼,把蜀军将士全部抓住,把岗楼占了。
吕蒙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北岸,进军公安。留守公安、江陵的蜀军将领本来对关羽很不满意,经吕蒙一劝降,都投降了。
吕蒙进了城,派人慰问蜀军将士家属,并且吩咐东吴将士严守纪律,不许侵犯百姓。有一个东吴兵士,是吕蒙的同乡,因为天下雨,拿了老百姓家的一顶斗笠遮盖铠甲。
吕蒙发现后,认为这个兵士违犯了军令。虽说是同乡人,但是犯了军令不能不办罪,就把他杀了。
这样一来,全军将士都震动了,谁也不敢违反军令。 这时候,曹操派去的徐晃率领的援军,已到了靠近樊城的前线。
徐晃把孙权答应曹操夹攻关羽的信抄写了许多份,射进关羽营寨里。关羽得知吕蒙袭击后方的消息,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徐晃发起进攻,打败了关羽,使关羽不得不撤去对樊城的包围。
关羽派使者到江陵去探听情况。使者一到江陵,吕蒙派人殷勤招待,还叫使者到蜀军将士家去看望,这些家属都说东吴的人待他们不错。
使者回到自己的军营后,兵士们向他探问家里情况,他就照实说了。大伙儿一听东吴人好,就不愿意再跟东吴打仗,有些兵士甚至偷偷地逃回江陵去了。
关羽到这时候,才知道对东吴的防备太大意,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带了人马逃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
孙权进军麦城,派人劝关羽投降。关羽带着十几个骑兵往西逃走。
孙权早已派兵埋伏在小道上,把关羽十几个骑兵截住,活捉了关羽。孙权知道关羽不肯投降,下令就地把他杀了。
曹操认为孙权立了大功,把孙权封为南昌侯,到了曹丕即位称帝以后,又封为吴王。
3.吕蒙白衣渡江的典故
白衣渡江江陵一战,吕蒙采取伪装偷渡的奇袭战法,又攻心为上,兵不血刃,夺取江陵,堪称独具特色的偷渡破袭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了传奇的一笔,史称“白衣渡江”。
这次奇袭战是战略战术上的一次胜利,自古南方立国者,皆以长江为天险,而荆州居于长江上游,顺流直下即可攻吴,对于东吴来说荆州不得,如芒刺在背,无法立国,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则日后进可攻退可守。在此之前,蜀国士气大盛,刘备的汉中胜利,关羽的水淹七军,都极大的鼓舞了光复汉朝的心理。
而吴国要是没有行动的话,蜀国、魏国的虎视眈眈势必都将带来吴国的灭亡。吕蒙杀了关羽,打击了蜀汉的士气,从此真正实现三国鼎立。
而后刘备的夷陵之败,更是使得蜀国实力大减。吕蒙的白衣渡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长江上游的蜀国对于吴国的巨大威胁,并且获得了东吴全据长江对抗中原的要地,荆州。
而后东吴在君主昏庸、蜀汉灭亡的情况下仍然独自对抗强大的西晋十余年,与吕蒙夺回荆州都密不可分。虽然此战吴蜀联盟出现裂痕,然蜀汉欲独抗曹魏,无异于以卵击石,终将联合东吴。
后来诸葛亮掌权即派邓芝前去修善关系,联合东吴,共抗曹魏,就可知,夺荆州之举并未破坏东吴立足之本,站定了脚跟的同时取得向中原进发的资本,实乃上策。东吴集团中的有识之士,一直都有关于全占荆州的主张。
甘宁:“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
鲁肃:“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但是吕蒙也说过:“若不据荆州之要地奋起而为,只观天下之变,以后我们这些老将都老了,死了,东吴的功业如何能守住,如何去谈统一中国,成就大业?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一面派人“许(诺)割江南以封(孙)权”,叫孙权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来减轻曹魏的压力。
吕蒙秘密向孙权建议,说如果现在命令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蒋钦率领流动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活动,哪里出现敌人,就在哪里消灭,而吕蒙本人在上游据守襄阳,这样,“何忧于操?何赖于羽?”还说:关羽为人自负、实力雄厚,对我们并不是真心相待。现在关羽之所以未立即向东进攻我们,是因为您圣贤英明,我和其他将领们还没死。
如今,不在我们强壮时解除这一后患,一旦我们都死去,那时再欲和他较量是一定会失败的。孙权仔细考虑了一下,决定攻打荆州。
吕蒙来到陆口,发现关羽虽然去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急促之间也不能有什么新的突破。吕蒙就对孙权建议,说要用一个还没有什么知名度的人来接替自己,让关羽不再担心东吴而放松戒备,并且推荐了陆逊,说他“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
孙权同意了吕蒙的建议,而陆逊一到陆口就写信给关羽,全方位地歌颂了关羽的功德(称其功美),同时一再地表示自己很年轻,没有经验,愿意再为两方的和平友好继续努力,并且还希望关羽能够多多关心和支持自己(为尽忠自托之意)。关羽果然上当,对东吴不再存有戒心(羽意大安,无复所嫌),便逐渐把东线的军队北调赶赴樊城前线。
得到消息的吕蒙来到浔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舱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带甲胄(使白衣摇橹),把自己装扮成商人(作商贾人服),沿着长江向江陵进发,沿途关羽的巡哨都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被“尽收缚之”。
由此可见,关羽对吕蒙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竟一无所知。等关羽得到消息已经太晚了,最终关羽败走麦城。
4.吕蒙的白衣渡江之计是怎么回是
“白衣”就是把所有的战船都改装作商船,让兵士躲在船舱里。
船上摇橹的兵士扮作商人,一律穿上商人穿的白色衣服。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
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
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白衣渡江之计,也是出其不意的典型,偷袭战的经典案例。
这种经典案例虽不及郭嘉不着痕迹的诡变,却也是好在一个精心策划上,而麻痹敌人这一点是其关键一步也是最精彩一步。当时陆逊才23岁,正当年少轻狂的时候,却有这般计谋心思,像个老奸巨滑的老人。
难得。 附上陆逊给关羽的一封信的主要内容: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通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
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廪良规。”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
闻徐晃等少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
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
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
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
羽览逊书,有谦下自托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吕蒙简介 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
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吕蒙少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
时邓当为孙策的部将,数次征伐山越。吕蒙年仅十五、六岁,也私自随邓当作战。
后为邓当发现,大惊,厉声喝叱也无法阻止。作战归来,邓当将此事告吕母。
吕母生气,欲责罚吕蒙,吕蒙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吕母闻后,“哀而舍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时邓当手下有一个官员,见吕蒙年幼,很轻视他,说:“彼坚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后来,又当面耻笑羞辱吕蒙。
吕蒙大怒,举刀而杀之,逃到同乡郑长家中。后通过校尉袁雄出来自首,袁雄为吕蒙从中说情,并将他推荐给孙策。
孙策见吕蒙确有过人之处,便把他安排在身边作事。几年后,邓当去世。
张昭推荐吕蒙接替邓当职务,任别部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