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传节选文言文(《梁书·王志传》的翻译,以及:王志的人品)

    1.《梁书·王志传》的翻译,以及:王志的人品

    梁书??王志传

    王志,字次道,是琅邪临沂人。祖父王昙首,担任宋左光禄大夫、豫宁文侯;父亲王僧虔,担任齐司空、简穆公,并有很高的名声。王志九岁时,住在家乡的亲生母亲去世了,他满脸愁容,因哀伤过度而消瘦,他的内亲外戚对此感到惊异。二十岁时,他被挑选匹配给孝武帝女儿安固公主,任命为驸马都尉、秘书郎。连续升迁官职到中书侍郎。不久又被任命为宣城内史,他清廉谨慎对百姓有恩惠。郡中百姓张倪、吴庆因为争夺田地,经历多年还没能解决。王志一到职,乡里人就对他们说:“王府君以德治政,我们乡里竟还有争夺田地之事。”张倪、吴庆于是一起请求惩处,所争夺的田地就被定为公用土地。王志被征召任命为黄门侍郎,不久升为吏部侍郎。出任宁朔将军、东阳太守。东阳郡监狱有十多个重囚犯,冬至日都被王志打发回家过节,过完节后犯人都回监狱了,只有一人没有按规定时间返回,狱官向王志报告这件事。王志说“这应当是我的事情,你不用担忧。”第二天早晨,这个迟归的重囚犯果真自己回到了监狱,并用妻子怀孕说明迟归的原因,于是,官吏百姓更加赞叹佩服王志。任职三年,齐永明二年,他进京担任侍中,没有到任,就转任吏部尚书,在考核政绩之时他因为宽容治理而被称道。天监元年,升职为冠军将军、丹阳尹。为政清明平和,削减繁法苛政。京师有一个寡妇没有儿子,公婆去世,她借债安葬,安葬之后却没什么办法还债。王志怜悯她的情义,用自己的俸禄替她还债。当年发生饥荒,王志每天早上在郡门前摆上稀饭,来给百姓充饥,百姓对他赞不绝口。王志担任中书令,并兼任京兆尹,就想从官位上退下来。他常常对儿子侄子们说:“谢庄在宋孝武帝时期,任职到中书令时就不继续上升了,我自己同他比,怎么可以超过他呢。”于是常常用有疾病来推辞,并很少与客人往来。五十四岁时去世。

    王志家族世代居住在建康禁中里马蕃巷,从他父亲僧虔以来,家风崇尚宽仁厚道,王志尤其淳厚。他担任官职期间,没有因过错而追究弹劾过人。门客曾经偷了他的车卖掉了,王志知道却不追问,像当初那样对待盗车人。与他交往的客人,他专门掩饰他们的过错而称颂他们的优点。他的兄弟儿子侄子都淳厚诚实谦和,因此,当时的人称誉马蕃巷诸王为德行高尚的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短文,江天一传(节选)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

    1、首先 他家里很穷 房屋残破到几乎无法居住 可以说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读书 可见其爱读书其次 家人的埋怨 最亲的人的叹息 往往会给人带来极大影响 而江天一仍旧读书总体而言 以上两点都是用反衬的手法:分别用条件之恶劣 家人之态度 衬托江天一对读书的坚持与酷爱.2、有言道“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意思是不锤炼自己思想到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想要“有文章”,“立品”是首要的,否则大环境如此浮躁,难免会有诸多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内心,例如父母的期望,在同学当中的威信,诸如此类.更何况就一个年龄尚小的写作者而言,能够发表文章,或者出版一本书,应该是个人现阶段最大的梦想(包括我,亦是如此).为了这梦想,急功近利者有之,不择手段者同样不在少数.所以,除却“立品”以外,还要有丰富的阅历为你的写作做支撑.倘若将文笔当作流光溢彩的花朵,人生阅历则是令这花朵簇拥有序的花架.没有这花架,花朵再美,仍是凌乱不堪的.偷别人的花架不是件精明的事情,毕竟迟早要心怀耻辱地归还.。

    文言文,节选,王志

    3.文言文《三国志 王粲传》

    三国志 魏书 王粲传

    【原文】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③,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 王粲传》)

    【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他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他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王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太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他。刘表在荆州从容不迫,静观时局变化,等待时机,自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机夺取天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一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并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任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指夏禹、商、周文王或武王)的做法啊!”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见多识广,学识渊博,询问他(问题)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驰,举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结果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文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然而即使反复精心思考,也不能超过王粲。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参考:海淀语文教育资源网

    王志传节选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