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咎的意思(咎的意思)
1.咎的意思
咎是一个多音字,根据读音的不同,意思分别如下:
一、读作: jiù
1、用作名词,意思是:灾祸。
2、用作名词,意思是:过失。
3、用作动词,意思是:责罚、怪罪。
4、用作动词,意思是:憎恶。
二、读作: gāo
1、用作名词,意思是:大鼓。通“鼛”。
2、用作名词,意思是:姓。如虞舜时有咎繇。
相关组词
自咎、引咎、归咎、负咎、罪咎、咎毁、咎言、咎陶、偏咎、妖咎、悔咎、諐咎、通咎、责咎。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咎,灾也。从人,从各。各者,相违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咎,灾祸。字形采用“人、各”会义。各,表示相违背。
词语解释
1、罪咎 [ zuì jiù ]
释义:过失;罪愆。
2、负咎 [ fù jiù ]
释义:抱愧,自感有对不起人的地方。
3、责咎 [ zé jiù ]
释义:责究罪过。
4、归咎 [ guī jiù ]
释义:把罪过或错误推给某人或某方面。
5、悔咎 [ huǐ jiù ]
释义:过错,祸殃;追悔前非。
2.咎是什么意思?
〈名〉
(会意。从人,从各。从“各”,表示相违背。违背人的心愿。本义:灾祸,灾殃)
同本义
咎,灾也。——《说文》
弃宝者必离其咎。——《吕氏春秋·侈乐》。注:“殃也。”
嗟苦先生,独离此咎。——贾谊《吊屈原赋》
又如:咎征(天降灾祸的征验);咎有应得(罹祸受罚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完全应得的);咎戒(上天所降的灾祸与警告)
过失,罪过
无咎者,善补过也。——《易·系辞》
其作汝用咎。——《书·洪范》。疏:“咎是过之别名。”
微我有咎。——《诗·小雅·伐木》
以彰其咎。——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咎戾(罪过);咎责(罪责,罪过);咎省(引过反省);咎累(罪过的牵累);咎过(过错);咎恶(罪恶)
〈动〉
责备,追究罪过
楚人既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咎其欲出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咎罪(怪罪);咎毁(归咎怪罪,诋毁);既往不咎;自咎
产生灾祸,作祟 。
如:咎悔(犯过悔恨);咎祟(作祟的邪怪);咎魅(作祟致祸的鬼怪)
憎恶
殷始咎 周。——《书·西伯戡黎》
3.《易经》里的“咎”字如何解释最恰当?
在《易经》中,“咎”就两个意思,一是“过错”,二是“惩罚”。
甲骨文写作(你去看看甲骨文咎的写法)像一个人是脚朝上,另一个在旁边,干什么呢?当然是一人在处罚另一个人。后来,为了更加明确“咎”带有惩罚性的特点,甲骨文又写作 ,有的学者说“加口以增意”,其实 表示“头”,而非“口”, 的上半部是人的脚指头,下半部是人的头,指一个人大头朝下,脚朝向,被吊起来的样子,旁边的人是惩罚者。因此,咎,从造字到现在,所表示的意思一直都没变,表示一个人在惩罚另外一个人,对个被惩罚者来说,咎有“过错”的意思,对于惩罚者来说,“咎”的直接意思就是“惩罚”,而不是“过错”的意思,“过错”只是“咎”的“因”,“果”就是“惩罚”。“内咎”、“咎由自取”等都是用的“咎”的本义。
4.《驱蚊》这篇文言文中的“或”和“咎”是什么意思
或:有的人。
咎:责问。
驱蚊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
至夜蚊虫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试往观之。"见所贴符
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
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译文:
有个道士说自己法术高强,写的一手好驱蚊符(就是和蚊香一样功能的符纸)。有人从道士那里要来驱蚊符贴在屋子里,结果到晚上蚊子越来越多了,这个人就去责问道士。道士说:“让我去你那里看一看。”看到那人贴的符以后说:“原来是你把符的用法搞错了。”那人问:“那该怎么用呢?”道士说:“你每天晚上先把蚊子(从蚊帐里)赶出去,然后在贴在蚊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