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史席旦传文言文翻译(课外文言文(10分)王旦①雅量可敬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

    1.课外文言文(10分)王旦 ① 雅量可敬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

    小题1:(1)阙:通“缺”,缺点 (2)益:更加(3)所以:……的原因 (4)安:怎么

    小题2:D

    小题3:(1)(2分)寇准多次说王旦的短处,王旦总是称赞寇准。

    (2)(2分)将相的任命,怎么能要求呢!

    小题1:

    试题分析:这几个字均可结合所学课内文言文知识解决,只要学习时用心掌握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例句“以”的意思是“因为”,A项中“以”的意思是“凭借”,B项中“以”的意思是“用”,C项中“以”的意思是“来”,D项中“以”的意思是“因为”,所以选D。

    小题3:

    试题分析:句(1)翻译时要注意“数”、“短”的意思,句(2)翻译时要注意“岂”的意思,同时要注意反问句式。

    2.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

    1.王旦,字子明,是大名府(宋朝的陪都,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莘(地名)人。

    2.旦为相,宾满客,无敢以私情.

    王旦任宰相,宾客很多,但没有人敢因为和王旦的私交而胡作非为。

    3.察可与言及素知名者

    寻找可以和他谈论(政务)以及当时已经出名的人。

    原文及译文: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迁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

    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

    天禧初,进位太保。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一日,帝曰:“朕方以大事托卿,而卿疾如此。卿万一有不讳,使朕以天下事付之谁乎?”旦曰:“知臣莫若君,惟明主择之。”再三问,不对。因曰:“试以卿意言之。”旦强起举笏曰:“以臣之愚,莫如寇准。”帝曰:“准性刚褊,卿更思其次。”旦曰:”他人,臣所不知也。臣病困,不能久侍。”遂辞退。后旦没岁余,竟用准为相。

    选自《宋史 王旦传》)

    参考译文: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任郑州通判。上表请求普天兴建常平仓,以杜塞兼并的途径。真宗即位,王旦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务。皇帝一向认为王旦贤能,王旦曾经上奏后退下,皇帝目送着他说:“帮助我达到太平的,一定是这个人啊。”过了一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契丹入侵,王旦跟随皇帝出征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忽然得了急病,真宗命令王旦急速返回东京代理留守事务。临行之时王旦对皇帝说:“请求召见寇准,臣有话要说。”寇准被叫来后,王旦说:“倘若十天之内我还没有接到前线捷报,那时应当怎么办?”真宗沉默了很久,说:“那你就立皇太子好了。”王旦返回京师后,直入宫禁,严令任何人不得走漏消息。等到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还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忽听背后人喊马叫,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才知道原来他早已回京了。

    有一次,宫内发生火灾,王旦闻讯后,立即奔赴现场察看。皇帝很伤感地对王旦说:“两朝的积蓄,我从来不敢任意花费,这一回被一场火灾全烧光了,实在太可惜了!”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乃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我凑数当了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我有责任,应当罢免。”随即上表请求治他的罪。皇帝也表示天降灾殃应由皇帝承担责任,下了罪己诏,并要求朝廷内外臣民多提意见,议论朝政。后来有人说,火灾是由荣王宫失火延烧进来的,并非天灾,请求将有关人员逮捕治罪,应处死的达百余人之多。王旦为此独自奏禀皇帝说:“火灾发生后,陛下已经下了罪己诏,大臣们也都上了奏章承担责任。现在却又要归罪于别人,如何能显示守信?况且火灾的缘起虽然有个过程,既然蔓延到宫里来了,怎能说就不是天灾呢?”有关人员全都得到赦免。

    天禧初年,进位太保。寇准多次诋毁王旦,王旦却一直称赞寇准。一日,皇帝问他:“我将把大事托付给你,而你却病得这样。你的病万一好不了,让我把天下事托付给谁呢?”王旦说:“知臣莫若君,英明的君主自然能选择良臣。”再三问他,也不发表意见。皇帝于是说:“你尽管随便说说好了。”王旦振作精神举起朝笏回答说:“依臣愚见,莫如寇准。”皇帝说:“寇准为人,性格过于刚烈褊狭了,你再说说别的人吧。”王旦说:“对别的人是否有谁能胜任宰相,我实在不太了解。我病重困乏,不能过久陪侍皇帝。”于是就告退了。后来王旦死后一年多,最终任用寇准为相。

    参考资料:/article.php?articleid=810

    宋史,文言文,翻译,席旦传

    3.文言文翻译《宋史·叶梦得传》

    原文:叶梦得,字少蕴,苏州吴县人。

    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亹不穷。用蔡京荐,召对。

    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大观初,京再相,向所立法度已罢者复行。

    梦得言:“《周官》太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所谓废置赏罚者,王之事也,太宰得以诏王而不得自专。”上喜曰:“迩来士多朋比媒进,卿言独无观望。”

    遂除起居郎。时用事者喜小有才,梦得言:“自古用人必先辨贤能。

    贤者,有德之称;能者,有才之称。故先王常使德胜才,不使才胜德。

    愿继今用人以有德为先。”二年,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专于重内轻外,且乞身先众人补郡。

    政和五年,移帅颍昌府,发常平粟振民,常平使者刘寄恶之。宦官杨戬用事,寄括部内,得常平钱五十万缗,请籴粳米输后苑以媚戬。

    戬委其属持御笔来,责以米样如苏州。梦得上疏极论颍昌地力与东南异,愿随品色。

    时旁郡纠民输镪就籴京师,怨声载道,独颍昌赖梦得得免。李彦括公田,以黠吏告讦,籍郏城、舞阳隐田数千顷,民诣府诉者八百户。

    梦得上其事,捕吏按治之,郡人大悦。逮高宗驻跸扬州,迁翰林学士兼侍读,除户部尚书。

    陈待敌之计,因请上南巡,阻江为险,以备不虞。既而帝驻跸杭州迁尚书左丞奏监司州县擅立军期司掊敛民财者宜罢上逾以兵食三事最大当择大臣分掌 门下侍郎颜岐、知杭州康允之皆嫉梦得。

    海寇朱明猖獗,诏梦得挟御前将士便道之镇,或招或捕,或诱之相戕,遂平寇五十余群。然颇与监司异议,上章请老。

    绍兴十八年,卒湖州,赠检校少保。(节选自《宋史·叶梦得传》)译文:叶梦得,字少蕴,苏州吴县人。

    喜欢学习,很早就有成就。对前人言行有大量的了解,谈论起来滔滔不绝。

    因为蔡京举荐,被皇上召见入朝应答。皇上认为他的看法奇特,特别提升他担任祠部郎官。

    大观初年,蔡京再次担任宰相,以前已经被废止的(他)确立的法令制度恢复实施。叶梦得上奏说:“《周官》记载太宰告诉皇帝用八种手段驾驭群臣,所说的废置赏罚,是君王的事,太宰只能告诉君王却不能自行擅权。”

    皇帝高兴地说:“近来大臣多依附勾结来谋求进身,唯独你的话没有观望。”于是(皇上)任命他为起居郎。

    当时执政者喜欢稍有一点才能的人,叶梦得说:“自古用人一定先分辨贤能。贤,称为有德;能,称为有才。

    所以先王常使德胜过才,不使才胜过德。希望如今用人以德为先。”

    大观二年,叶梦得多次升迁担任翰林学士,极力论说士大夫结为朋党的弊端,集中表现在重视朝官而轻视地方官,而且他请求先于众人补任郡职。政和五年,叶梦得到颍昌府任职,发放常平粮食赈济百姓,常平使者刘寄痛恨他。

    宦官杨戬当权,刘寄搜刮部内,得到五十万缗常平钱,请求买粳米运到后苑来讨好杨戬。杨戬派他的属下拿来御笔,责成颍昌府上贡的米品种应和苏州的一样。

    叶梦得上书竭力陈述颍昌的地力与东南不同,希望用本地品种。当时邻近的州郡纠集百姓交纳钱款到京城买米,百姓怨声载道,唯有颍昌依赖有叶梦得得以免除。

    李彦搜求公田,因狡猾的官吏告发,登记郏城、舞阳瞒报的田地几千顷,有八百户百姓到府中申诉。叶梦得上奏此事,捕捉奸吏查办,郡人非常高兴。

    等到高宗暂住扬州时,叶梦得升为翰林学士兼侍读,担任户部尚书。(叶梦得)陈述对敌计策,因而请求皇上南巡,以长江为天险,以备不测。

    不久皇上在杭州暂停小住,叶梦得升任尚书左丞,向高宗奏报监司、州县擅自设立搜敛民财的军期司,应该废止。皇上告谕军队、粮食二事最重要,应选大臣分别掌管。

    门下侍郎颜岐、杭州知州康允之都怨恨叶梦得。海寇朱明猖獗,诏令叶梦得带御前将士从小路前往镇压,或者招降,或者捕获,或者诱使强盗自相残杀,最终平定了五十余群强盗。

    然而叶梦得)与监司意见多有不合,上奏请求告老还乡。绍兴十八年,在湖州去世,赠官检校少保。

    4.文言文翻译:《宋史チ6ᆭ1赵良淳传》赵良淳,字景程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趟汝愚的曾孙。

    赵良淳从小跟从他们乡的先生饶鲁求学,懂得立身的大节。等到做了官,所到之处以干练治理而著称,却不曾求人举荐。

    起初因恩荫为泰空主簿,多次升迁至淮西运辖,沉浮任散官二十多年。考试举人及格,改知分宁县。

    分宁,是江西的大县,习俗喜欢喧哗和攻击别人,赵良淳治理该县,没有使用刑法和杀戮,没有任用胥吏,选取忠厚孝顺的人,亲自尊敬礼遇他们,至於对那些特别桀惊不驯的人,就绳之以法,坏的习俗被稍微革除了一些。度宗咸淳末年,任命赵良淳知安吉州。

    赵良淳到任后,每天和属吏讨论如何进行守御的准备,都加以实行。当时年成饥荒,百姓聚在一起成为盗贼,所在的地方蜂拥而起。

    有人请求出兵打击他们,赵良淳说:“百姓难道愿意做盗贼吗?时势艰难又逢大旱,所以一起剽劫抢掠苟且活下去罢了 。"命令僚属对他们晓以大义。

    众人都扔下武器分散而回,那些不走的人众人把他们捆住献来。有抢了人家的财货到主人那里去谢罪并且归还给人家的人。”

    赵良淳劝富人拿出粟米赈济他们.曾经对人说: “假如太守的身体可以赈济百姓,也在所不惜。”他的话非常诚恳,足以打动人们,人们尽出谷仓中的粮食来响应他。

    不久范文虎派使者拿着书信来招降,趟良淳烧掉书信斩杀了使者。元兵来到,在他们的东西门驻军.赵良淳率领众人守城,晚上就露宿在城墙上,不回家。

    在此之前,朝廷派大将吴国定增援宜兴,宜兴已经危急,他不敢去,就到安吉见赵良淳,愿意留下来作为辅助力量。赵良淳看到吴国定慨慷陈辞,认为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戍守安吉。

    不久吴国定打开南门接纳外面的元兵。元兵进入城中呼叫道: “众人散去,元帅不杀你们。”

    於是众人大声哭泣着散去。赵良淳命令驱车回府,士兵制止他说: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侍郎你应当为保全自身着想。”

    赵良淳呵斥众人离去。让家里人出去躲避,就关上合门自杀了。

    有士兵来解救他,他又醒过来,众人列拜哭泣说: “侍郎何必苦自己呢?逃走仍然可以求生。”赵良淳叱责他们说:“我难道是个逃生的人吗?”众人仍然围守着他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叫道:“你们想作乱吗?”众人哭泣着出来,他又上吊而死。

    宋史席旦传文言文翻译

    * ......

热门推荐